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苏辙〔宋代〕《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民生 mín shēng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亦复(亦復)yì fù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漢語大詞典》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漢語大詞典》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垢污(垢汙)gòu wū
肮脏;污浊。《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赞》:“至 石建 之澣衣, 周仁 为垢污,君子讥之。”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 叔氏 婚族,实在其湄,背险向水,垢污多私。”《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太守﹞见 安石 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铭后》:“而 白鹿子 独能操志篤行,不湼乎世之垢污。”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进而一观,则见 太炎先生 手写影印之《文始》四本,黯淡垢污,在无聊之群书中。”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怍 zuò/zhà《國語辭典》
怍 [ zuò ]
动- 惭愧。如:「愧怍」。《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面色改变。《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毋怍。」《宋书·卷六九·范晔传》:「仍以手击晔颈及颊,晔颜色不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