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五柳 wǔ liǔ
见“ 五柳先生 ”。 ——《漢語大詞典》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名-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一)之讀音。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三槐 sān huái
(1).相传 周 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故 姜牙 卖鱼无所售而见师於 文 武 ; 蒋生 憒慢於百里而独步於三槐。”《陈书·周迪传》:“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清 钱谦益 《祖九诏》:“蔚矣三槐之事业,再世有闻。”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本传(本傳)běn chuán
(1).原来的传记。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司马迁 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无鉅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 墨生 所谓大意者乎?而 班固 仍其本传,了无损益。”
(2).见于正史的人物传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广文选》:“史传中词赋之名,安能尽载,不可以本传不録为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至其文章气节,本传具存。”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 ——《漢語大詞典》
(2).见于正史的人物传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广文选》:“史传中词赋之名,安能尽载,不可以本传不録为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至其文章气节,本传具存。”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