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夭桃 yāo táo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躑躅夭桃开满枝。”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东风澹荡摇晴烟,城西夭桃红欲然。”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夭桃开透,浓荫欲成的时候,谁不想伴着他心爱的人出去游逛游逛呢?”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诵《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漢語大詞典》
(2).喻少女容颜美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夭桃而乃越 姮娥 ,艷质而休夸 妲妃 。” 唐 崔珏 《有赠》诗之二:“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吴越 富好女,双颊燃夭桃。”
(3).《诗·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若使俺有机会呵,直待要咏《夭桃》诵《摽梅》。”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醉春风(醉春風)zuì chūn fēng
(1).词牌名。又名《怨东风》。参阅《词谱》十四。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 ——《漢語大詞典》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 ——《漢語大詞典》
青女 qīng nǚ
(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造化 zào huà
(1).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晋 张协 《七命》:“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始应天地造化。” 清 恽日初 《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 柔石 《二月》十七:“他死了!造化是没有眼睛的,否则,见到妇人如此悲伤的情形,会不动他底心么?”
(2).创造化育。《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习於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虖当世之务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天地中造化,难晓难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濆涌!”
(3).福份;幸运。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清 顾禄 《清嘉录·行春》:“观者如市,男妇争以手摸春牛,谓占新岁造化。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著。’”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反正戏票是先派出去的,咱们唱好了,是他们的造化;唱不好,活该!”
(4).指使得福。《西游记》第九八回:“这番造化了 八戒 ,便宜了 沙僧 。”《平山冷燕》第十八回:“父命讨饶,怎敢不遵。只是造化了这畜生!” 吴组缃 《山洪》三三:“嚯嚯!那个一仓一仓的!都造化 日本 人发财去了吧?” ——《漢語大詞典》
(2).创造化育。《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习於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虖当世之务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天地中造化,难晓难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濆涌!”
(3).福份;幸运。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清 顾禄 《清嘉录·行春》:“观者如市,男妇争以手摸春牛,谓占新岁造化。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著。’”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反正戏票是先派出去的,咱们唱好了,是他们的造化;唱不好,活该!”
(4).指使得福。《西游记》第九八回:“这番造化了 八戒 ,便宜了 沙僧 。”《平山冷燕》第十八回:“父命讨饶,怎敢不遵。只是造化了这畜生!” 吴组缃 《山洪》三三:“嚯嚯!那个一仓一仓的!都造化 日本 人发财去了吧?”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