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同游九日山,山中好处略跻攀。
十日同游九日山,山中好处略跻攀。桑田改变松犹在,车马往来心自闲。
昨日风应吹紫帽,今朝菊已带衰颜。登临称惬南来意,好逐飞飞倦鸟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十日 shí rì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同游(同遊)tóng yóu
亦作“ 同游 ”。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漢語大詞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漢語大詞典》
九日 jiǔ rì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山中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好处(好處)hǎo chù
(1).美好的时候,美好的处所。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絶胜花柳满皇都。” 宋 范成大 《许季韶水乡席上》诗:“青山緑浦竹间明,彷彿 苕溪 好处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相公,你投亲眷好处安身许久了,再不到小菴走走。”
(2).特指欢合情浓之时。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两个正在好处,不要惊散了他。”
(3).优点,长处。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的。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其次,对于 陈先生 主张的好处,也很有不能‘点头’的处所。”
(4).福分;好运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据着如此风水,该有发迹好处;据着如此用心贪谋来的,又不该有好处到他了。”《何典》第六回:“﹝道士道:﹞我看你将来有些好处,不如与你结个缘吧。”
(5).收益;利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卑弱》:“凡事让人自己退后,有好处。”《红楼梦》第二五回:“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
(6).恩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因言 王老 好处,临行送银三两。”《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因此直到今日我不曾报得他一分好处。” 巴金 《灭亡》第八章:“在路上老房东还絮絮地向我述说 玛丽 小姐的种种好处。”
(1).好办,容易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钱财好处,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2).容易交往。如:他性情好,比较好处。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欢合情浓之时。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两个正在好处,不要惊散了他。”
(3).优点,长处。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的。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其次,对于 陈先生 主张的好处,也很有不能‘点头’的处所。”
(4).福分;好运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据着如此风水,该有发迹好处;据着如此用心贪谋来的,又不该有好处到他了。”《何典》第六回:“﹝道士道:﹞我看你将来有些好处,不如与你结个缘吧。”
(5).收益;利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卑弱》:“凡事让人自己退后,有好处。”《红楼梦》第二五回:“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
(6).恩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因言 王老 好处,临行送银三两。”《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因此直到今日我不曾报得他一分好处。” 巴金 《灭亡》第八章:“在路上老房东还絮絮地向我述说 玛丽 小姐的种种好处。”
(1).好办,容易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钱财好处,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2).容易交往。如:他性情好,比较好处。 ——《漢語大詞典》
略 lüè《國語辭典》
略 [ lüè ]
名- 计谋、计划。如:「谋略」、「方略」、「战略」、「策略」。
- 概要、重点。如:「要略」、「史略」。《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
-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略统。
- 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 夺取、攻占。《淮南子·兵略》:「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 省去、简化。如:「省略」、「忽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 简要的。如:「略表」、「略图」。《荀子·非相》:「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 大致、稍微。如:「约略估计」、「略有所闻」、「略知一二」。《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跻攀(躋攀)jī pān
亦作“ 躋扳 ”。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