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

佚名唐代〕《无名氏之散句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

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归。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禅。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晚菘肥牛初尝马蹄

晚菘 wǎn sōng
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颙传》:“ 文德太子 问 顒 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清 赵翼 《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抝嫩先冬笋,尝新竝晚菘。” 马南村 《燕山夜话·种晚菘的季节》:“ 陆放翁 种的晚菘,究竟是什么?原来所谓菘,就是 北京 人说的大白菜。”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切 qiē/qiè《國語辭典》

切 [ qiè ]

  1. 咬、咬紧。如:「咬牙切齿」。《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2. 贴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实际」。《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3. 按脉。如:「望、闻、问、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1. 密合。如:「贴切」、「亲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
  2. 急迫、急促。如:「返乡心切」、「杜鹃声切」。《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3. 所有的。参见「[[一切]]」条。
  1. 一定、千万。如:「切记」。《老残游记·第一回》:「诸位切不可乱动。」
  1. 要点。《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2. 古代拼音法。将两字拼读成一字的声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韵,合读为「ㄉㄨㄢ」。参见「[[反切]]」条。

切 [ qiē ]

  1. 用刀把东西割断、分开成几部分。如:「切菜」、「切断」、「切割」、「切水果」。
  2. 向批发商批购货物。如:「切货」。
  3. 电讯传播中,截断目前通讯,将第三消息插入。如:「将镜头切进来。」
  4. 篮球赛中闪身进攻对方篮下。如:「空手切入」、「单刀切入」。
  5. 一种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动作,使之旋转。用于网球、乒乓球等。
  6. 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弧线相接于一点。如:「两圆相切」。
肥牛 féi niú
古指养于涤内以供祭祀或食用的牛。涤,养祭牲之室。《礼记·曲礼下》:“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郑玄 注:“肥,养於涤也。”《史记·孟尝君列传》:“﹝ 马驩 ﹞廼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  ——《漢語大詞典》
肚 dù/dǔ《國語辭典》

肚 [ dù ]

  1. 腹部。《玉篇·肉部》:「肚,腹肚。」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肚 [ dǔ ]

  1. 俗称动物的胃为「肚」。如:「牛肚」、「猪肚」、「羊肚」。《集韵·上声·姥韵》:「肚,胃也。」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笋 ( 筍 ) sǔn《國語辭典》
  1. 「筍 」的異體字。
初尝(初尝)
陆游诗大道初尝闻海若高情未至愧山灵  ——《韵府拾遗 阳韵》
嫩 nèn《國語辭典》

嫩 [ nèn ]

  1. 初生柔弱的样子。如:「嫩芽」、「娇嫩」。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楼梦·第七七回》:「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一送到猪窝里去一般。」
  2. 柔软。如:「细皮嫩肉」、「杏仁上面包著一层嫩皮儿。」
  3. 经验少、不老练。如:「他太嫩了。」、「她脸皮嫩,不敢上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
  4. 指食物烹调时间短暂,易于咀嚼的。如:「青椒牛肉要炒得嫩才好吃。」
  1. 颜色轻淡。如:「嫩黄」、「嫩绿」。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
  2. 轻微、微薄。如:「嫩凉」。宋·辛弃疾〈念奴娇·江南尽处〉词:「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
马蹄(馬蹄)mǎ tí
亦作“ 马蹏 ”。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