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陌上郎,灭没争星迈。

宋庠宋代〕《尝假马于亲旧不獲因感而成咏

东方昔借车,尼父尝假盖。
一马兹不全,夷涂出如阂。
人无托乘宠,朝罕均茵载。
策足本乏谋,临风嗟有待。
京洛富华厩,權奇出青海。
翩翩陌上郎,灭没争星迈。
珂音杂鸾响,韉势动霞綵。
东郭独何为,徒行履将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翩翩灭没星迈

翩翩 piān piān
(1).飞行轻快貌。《易·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程颐 传:“翩翩,疾飞之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朱熹 集传:“翩翩,飞貌。” 唐 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即有青鸞黄鹤,翩翩自日中来,啣壶啣盃,纷置案上。”
(2).行动轻疾貌。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池》诗:“逍遥芙蓉池,翩翩戯轻舟。”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元 麻革 《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来,老面黑於铁。”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晨风吹拂着她长长的飘带,翩翩走来。”
(3).飘动貌。 汉 蔡琰 《悲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宋 刘过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词:“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明 李梦阳 《士兵行》:“ 彭湖 翩翩飘白旟,轻舸蔽水陆走车。”
(4).连绵不断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休论秀可飡,兴翩翩,雄辩高谈动四筵。”
(5).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文选·曹丕〈与吴质书〉》:“ 元瑜 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刘良 注:“翩翩,美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见有二书生,鲜衣羽扇,丰致翩翩,乘小舟游湖登岸。”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清蝇见排抵。”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象征派和印象派是顾影自怜的公子。他们是把他们父亲的财产来做些装饰的外观,装饰得一个翩翩出世。”
(6).欣喜自得貌。《汉书·叙传下》:“ 魏其 翩翩好节慕声。” 颜师古 注:“翩翩,自喜之貌。”《文选·张华〈鹪鹩赋序〉》:“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得也。” 李善 注:“翩翩,自得之貌。” 清 陈维嵩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裡。” 田桐 《满政府之立宪问题》:“处他人股掌玩弄之上,计术牢笼之中,而反翩翩自喜,一乐所得,一夸其功,殊可笑哉!殊可丑哉!”
(7).宫阙高耸凌空貌。《后汉书·班固传下》:“然后增 周 旧,修 洛邑 ,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 汉 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李贤 注:“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并宫闕显盛之貌。”
(8).高远貌。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余尝谓世有大人,有伟人,其志翩翩,其行巖巖。”
(9).花言巧语。翩,通“ 諞 ”。《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譖人。” 马瑞辰 通释:“翩翩即諞諞之假借。”  ——《漢語大詞典》
陌 mò《國語辭典》

陌 [ mò ]

  1. 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如:「阡陌纵横」。《文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晋·陶渊明〈咏荆轲诗〉:「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2. 市中街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𫐌柴毂,填接街陌。」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突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正是相别,陌闻人叫。」《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未吃,陌闻一声响亮若雷。」同「蓦 」。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灭没(滅没)miè mò
(1).《列子·说符》:“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后以“灭没”形容马跑得极快。《淮南子·兵略训》:“剽疾轻悍,勇敢轻敌,疾若灭没,此善用轻出奇者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嘶青云,振緑髮,兰筋权奇走灭没。”
(2).死亡。《淮南子·本经训》“民之灭抑夭隐” 汉 高诱 注:“抑,没也。谓民有灭没夭折之痛。”
(3).湮没;隐没。 清 侯方域 《郑氏东园记》:“夫是园之在 沈氏 以前者,岁久灭没,无故老知其谁氏矣。”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但我是把我自己的意见灭没了,一意地当了个苍蝇,附随在他们的尾巴上。”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星迈(星邁)xīng mài
犹星行。 三国 魏明帝 《善哉行》:“休休六军,咸同斯武。兼涂星迈,亮兹行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