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学问,正色鉏其骄。

黄庭坚宋代〕《赠陈公益

陈子善学问,正色鉏其骄。
束身居言前,析理在意标。
心随出处乐,性与寂寞超。
安安而雅雅,不以行险徽。
王良驭骥子,冉弱六辔调。
自吾与之游,忘味如闻韶。
志道斯近神,庄生说承蜩。
顾恐陈子止,谁能中道要。
我求一饭饱,黄绶强折腰。
取舍不由己,悲哉马衔镳。
长啸天地闲,搔首独无聊。
雅约青山云,伊人与逍遥。
有如渝此盟,白日尚昭昭。
平时多英豪,楚楚在本朝。
吾徒固长物,分当老箪瓢。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善学正色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善学(善學)shàn xué
善于学习。《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孔颖达 疏:“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 明 方孝孺 《见山堂记》:“知周乎物而不劳,才裕於用而无穷,斯为善学者矣。”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正色 zhèng sè
(1).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 苏轼 《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 《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
鉏 chú《國語辭典》

鉏 [ chú ]

  1. 翻土、除草的农具。《文选·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李善传》:「乃脱朝服,持鉏去草。」
  1. 用锄头整治田地。唐·戴叔伦〈屯田词〉:「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鉏不得。」
  2. 诛灭、铲除。《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销锋镝,鉏豪桀。」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骄 ( 驕 ) jiāo
骄 [ jiāo ]
  1. 马壮健。
  2.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傲。~气。~恣。~横(hèng )。~矜。~纵。
  3. 猛烈:~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