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石壁飞悬流,人参化人松下游。

乌斯道明代〕《山斋歌为义兴吴公选作

平生好事偏好山,山斋寂寂山人閒。驰瑰骋异叠层玉,蓬莱忽在轩楹间。

铜官峨峨欲飞起,日射寒光翠如洗。香兰转首招紫云,左右低昂若兄弟。

洞庭之山浮具区,东西对峙如双凫。卞山马脊浪中出,萧萧竹树茅檐孤。

偶忆仙人有遗迹,兴入松萝几双屐。岩前笑看黄精花,洞口高眠白云石。

下山独泛秋风船,霜林剖橘呼老仙。不愿长生授丹诀,萧散即是壶中天。

山上神仙知此意,故遣山灵献佳致。紫烟回伏挂高崖,舞鹤翩翻到平地。

天池石壁飞悬流,人参化人松下游。弦管齐鸣青鸟过,虹蜺一道丹光浮。

山人曾挹紫薇露,南北轺车走烟雾。功名倏视如飙尘,投簪竟入山中去。

清风吹满山人家,山人手煎阳羡茶。诗成不复寄人世,援琴一鼓飞云霞。

山人山人信幽独,我欲相随卧空谷。何当先为采松花,石廪剩储三百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天池石壁悬流人参化人松下

天池 tiān chí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漢語大詞典》
石壁 shí bì
陡立的山岩。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 博 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 唐 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清 唐孙华 《至桐城换篮舆行山径中》诗:“石壁四围成小市,云峰半豁见平田。”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悬流(懸流)xuán liú
从高处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 晋 郭璞 《江赋》:“渊客筑室於巖底,鮫人构馆於悬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潧水》:“ 潧水 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积水成潭。”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林虚宿断雾,磴险掛悬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 孔子 观澜处,称为悬流三千仞,流沫四十里者,即其地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 唐 以前,自 杭 至 嘉 ,皆悬流。”  ——《漢語大詞典》
人参(人參,人葠,人蓡)rén shēn
亦作“ 人葠 ”。亦作“ 人蓡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以入药,为中药贵重药品,有滋补作用。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治疾当得真人参,反得支罗服。”《梁书·阮孝绪传》:“母 王氏 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餘味。”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上深赏之,御笔仿 梁楷 泼墨仙人绘图以赐,并赐人葠一斤。”  ——《漢語大詞典》
化人 huà rén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漢語大詞典》
松下 sōng xià
(1).松树之下;松间。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2).古地名。《吕氏春秋·行论》:“ 松下 乱,先君以不安弃羣臣也。” 高诱 注:“ 松下 ,地名也。”  ——《漢語大詞典》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1.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3.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1.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1.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