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山马脊浪中出,萧萧竹树茅檐孤。
乌斯道〔明代〕《山斋歌为义兴吴公选作》
平生好事偏好山,山斋寂寂山人閒。驰瑰骋异叠层玉,蓬莱忽在轩楹间。
铜官峨峨欲飞起,日射寒光翠如洗。香兰转首招紫云,左右低昂若兄弟。
洞庭之山浮具区,东西对峙如双凫。卞山马脊浪中出,萧萧竹树茅檐孤。
偶忆仙人有遗迹,兴入松萝几双屐。岩前笑看黄精花,洞口高眠白云石。
下山独泛秋风船,霜林剖橘呼老仙。不愿长生授丹诀,萧散即是壶中天。
山上神仙知此意,故遣山灵献佳致。紫烟回伏挂高崖,舞鹤翩翻到平地。
天池石壁飞悬流,人参化人松下游。弦管齐鸣青鸟过,虹蜺一道丹光浮。
山人曾挹紫薇露,南北轺车走烟雾。功名倏视如飙尘,投簪竟入山中去。
清风吹满山人家,山人手煎阳羡茶。诗成不复寄人世,援琴一鼓飞云霞。
山人山人信幽独,我欲相随卧空谷。何当先为采松花,石廪剩储三百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卞 biàn《國語辭典》
卞 [ biàn ]
名- 地名。春秋時魯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泗水縣東五十里。《春秋·僖公十七年》:「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卞和,明代有卞玉京。
- 性情急躁。如:「卞急」。《新唐書·卷一六一·張薦傳》:「性躁卞,儻蕩無檢。」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马脊(马脊)
何英诗羊肠有路地多险马脊无人天一隅按马脊山名在九江府 ——《骈字类编》
浪中
方干诗山间阁道盘岩底海界孤峰在浪中 ——《韵府拾遗 东韵》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竹树(竹树)
唐 祖咏 家园夜坐寄郭微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四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 高怀有馀兴,竹树芳且鲜。
唐 姚合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唐 薛能 春雨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唐 方干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宋 苏轼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宋 陈造 呈赵帅 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掣铃一笑话畴昔,便有乐事酬佳辰。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王逢 园馆杂书二首 其一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骈字类编》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四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 高怀有馀兴,竹树芳且鲜。
唐 姚合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唐 薛能 春雨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唐 方干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宋 苏轼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宋 陈造 呈赵帅 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掣铃一笑话畴昔,便有乐事酬佳辰。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王逢 园馆杂书二首 其一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骈字类编》
茅檐 máo yán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例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漢語大詞典》
孤 gū《國語辭典》
孤 [ gū ]
形-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如:「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 单独。如:「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特出、怪异。如:「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脚色。如:「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 姓。如明代有孤启。
-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 背弃、辜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同「辜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