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黄庭坚宋代〕《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日晴花色深浅风软鸟声相应

日晴
唐 柳宗元 零陵春望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唐 杜牧 醉倒 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骈字类编》
花色 huā sè
(1).花的色泽。 唐 唐求 《赠楚公》诗:“长説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匀花色变鲜红。”
(2).花放而色现,故引申为开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椰》:“椰:二月花色,仍连着实,房相连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
(3).花纹和颜色。 老舍 《骆驼祥子》六:“她总是布衣布裤,即使有些花色,在布上也就不惹眼。” 王西彦 《寻常事》:“唉, 东阳 花布的花色倒好,就是不经穿。”
(4).种类或名目。《文明小史》第三十回:“至於轮船、电报、铁路、採鑛那些花色,公事上都见过,是本来晓得的。”如:花色繁多。
(5).喻容色美丽。《敦煌变文集·搜神记》:“小少之时,共同村人 唐叔谐 女 文榆 花色相知,共为夫妇。”
(6).谓生动活泼而多变化。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对于〈文新〉的意见》:“论文看起来太板,要再做得花色一点。”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深浅(深淺)shēn qiǎn
(1).指水的深浅程度。引申指事物的轻重、大小、多少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论罪源深浅,定法诛,然后絶属之分别矣。”《汉书·宣帝纪》:“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 唐 独孤及 《和赠远》:“借问离居恨深浅,祇应独有庭花知。”
(2).比喻分寸。《西游记》第七四回:“那老者笑道:‘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紧哩!’” 石灵 《捕蝗者》:“有那不识深浅的小伙子,故意嚷道:‘弄不好,连他家坟地也给刨了,别怪人。’”
(3).偏义。指深。 宋 李持正 《明月逐人来·上元》词:“星河明澹,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水浒传》第一回:“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后来的这一扑,力太猛了,这枯干戳进肚皮,有一尺多深浅。”  ——《漢語大詞典》
风软(风软)
唐 戴叔伦 泛舟 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
唐 杜牧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 其一 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四 竹叶水繁更漏促,桐花风软管弦清。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洞庭风软荻花秋,客散江亭雨未休。  ——《骈字类编》
鸟声(鸟声)
唐 韦应物 澄秀上座院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
唐 畅当 天柱隐所重荅江州应物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
唐 王建 南中 天南多鸟声,州县半无城。
宋 张耒 冬日杂兴六首 其三 腊催梅蕊迸,春向鸟声新。  ——《骈字类编》
相应(相應)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应和。《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陈书·高祖纪上》:“军志有之,善用兵者,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应。”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清 纳兰性德 《雨后》诗:“蝉嘶柳陌多相应,燕踏琴弦别作声。” 刘大白 《丁宁》诗一:“我心里同时起了一声声的回声,和你那郑重丁宁,一声声地相应。”
(2).相符合。《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輒止之,以闻大将。”《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 东海 张霸 ,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 成帝 。帝出祕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於是下 霸 於吏。”
(3).相适应;相宜。《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名 晞 字 暐 ,义正相应也。”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
(4).佛教语。相契合。 隋 僧璨 《信心铭》:“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絶言絶虑,无处不通。”《坛经·付嘱品》:“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理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相应将四子赞词并 孔子 赞词,一併交与国子监勒石摹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若照所题更调,事属繁多,相应无庸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相应免其禁止可也。”  ——《漢語大詞典》
酬 chóu《國語辭典》

酬 [ chóu ]

  1. 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 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 報答。如:「酬謝」。《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4. 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 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