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门户见重重。

黄庭坚宋代〕《次韵元日

会朝四海登图籍,绛阙清都想盛容。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从此霁寒松。
饮如嚼蜡初忘味,事与浮云去绝踪。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门户见重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门户见重

四十
唐 杜甫 八哀诗 其五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唐 王昌龄 河上老人歌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唐 白居易 归田三首 其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唐 李洞 叙旧游寄栖白 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
唐 李涉 题温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 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骈字类编》
九年
唐 温庭筠 题李卫公诗二首 其一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  ——《骈字类编》
蘧伯玉 qú bó yù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 。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  ——《漢語大詞典》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门户(門户)mén hù
(1).门扇。《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 宋 刘攽 《新晴》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奇门》:“今夜门户不须锁闭。”
(2).房屋墙院的出入处。《孟子·告子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饿不能出门户。”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清 孙枝蔚 《李屺瞻远至寓我溉堂悲喜有述》诗:“出门乞米去,日中妇彷徨。归来见駟马,齐嘶门户傍。”
(3).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三国志·吴志·孙贲传》“上 賁 领太守,后封都亭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 孙策 )谓 賁 曰:‘兄今据 豫章 ,是扼 僮芝 咽喉而守其门户矣。’”《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且説 郢城 与 鲁城 ,这两个城是 嘉湖 的护衞, 建康 的门户。” 杨朔 《海市》:“ 渤海湾 素来号称 北京 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的又紧又牢。”
(4).途径;门径。《荀子·成相》:“蒙揜耳目塞门户。”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5).比喻事物的关键。《淮南子·人间训》:“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乾坤,《易》之门户邪?”
(6).家庭;户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讎,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王利器 集解:“门户,犹今言家庭。”《红楼梦》第九三回:“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 茅盾 《子夜》十七:“姑奶奶帮着妹子和小兄弟,一句一句话都派 荪甫 的不是,要 荪甫 分财产,让四小姐和 阿萱 自立门户。”
(7).犹门第。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门户虽高,官资殊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稹 , 酒泉公 义琰 姪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门户儿,模样儿,人品儿,心地儿,大约也还配得上妹妹你罢?”
(8).指家世、出身履历。《旧唐书·张玄素传》:“陛下礼重 玄素 ,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羣臣,穷其门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 包待制 云:]你是何门户?[正旦云:]本是箇守农庄百姓家。”
(9).犹门包。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将车载盐,所由先皆无检,齐集之后,始得载盐。及至院监请受,又须待其轮次,不用门户,皆被停留。”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纔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10).衙门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 黄老爹 的意思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还亏你当了这几十年的门户,利害也不晓得。”
(11).派别;朋党。《韩非子·八说》:“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不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 陈奇猷 集释:“门户,谓一人及其朋党。”《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 山 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12).指妓院。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景》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 明 黄尊素 《说略》:“门户二字,伎院名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虽在门户,素愿从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高三 ﹞举止大雅,望之无门户习气。”
(13).武术用语。犹架势。《水浒传》第九回:“﹝ 洪教头 ﹞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说唐》第七回:“ 史大奈 见有人来交手,就立一个门户等候。”《说岳全传》第七回:“ 洪先 叫家人取过一柄三股托天叉来,使个门户。”  ——《漢語大詞典》
见重(見重)jiàn zhòng
受到重视。《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语 乐令 :‘名士无多人,故当容 平子 知。’” 刘孝标 注引《王澄别传》:“ 澄 风韵迈达,志气不羣。从兄 戎 、兄 夷甫 ,名冠当年。四海人士,一为 澄 所题目,则二兄不復措意,云‘已经 平子 ’,其见重如此。” 明 何景明 《何子·处与》:“在疏则恩当而见重,在戚则分当而见轻。”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