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
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
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
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
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
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
隋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时区字,四千年兴亡。
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
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奋于已昌。
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
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恣知噬,无涯罹祸殃。
山川才表里,丘陇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
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
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
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
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
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
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
隋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时区字,四千年兴亡。
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
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奋于已昌。
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
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恣知噬,无涯罹祸殃。
山川才表里,丘陇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
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
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传舍(傳舍)chuán shè
(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战国策·魏策四》:“令 鼻 之入 秦 之传舍,舍不足以舍之。”《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昔 刘备 自 成都 至 白水 ,多作传舍,兴费人役。” 元 萨都剌 《金陵道中题沈氏壁》:“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吾庐。”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三仕三已,如传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
(2).借指今旅馆、饭店。 郁达夫 《抵槟城后见有饭店名杭州者吟成一绝》:“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今旅馆、饭店。 郁达夫 《抵槟城后见有饭店名杭州者吟成一绝》:“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 ——《漢語大詞典》
天下 tiān xià
(1).古时多指 中国 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后汉书·朱穆传》:“昔 秦 政烦苛,百姓土崩, 陈胜 奋臂一呼,天下鼎沸。” 宋 梅尧臣 《送师直之会稽宰》诗:“天下风物佳,莫出 吴 与 越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 萧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 赤水 出奇兵。”
(2).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
(2).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扰攘(擾攘)rǎo rǎng
亦作“ 扰穰 ”。
(1).忙乱;匆忙。《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倾侧扰攘 楚 魏 閒,卒归 高帝 。”
(2).混乱;骚乱。《汉书·律历志上》:“ 战国 扰攘, 秦 兼天下。”《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时 益 部扰穰,为三府所选,拜 广汉属国侯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由此致 南詔 ,扰攘 西蜀 。” 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四:“以上所述,皆十二年之扰攘情状。” ——《漢語大詞典》
(1).忙乱;匆忙。《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倾侧扰攘 楚 魏 閒,卒归 高帝 。”
(2).混乱;骚乱。《汉书·律历志上》:“ 战国 扰攘, 秦 兼天下。”《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时 益 部扰穰,为三府所选,拜 广汉属国侯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由此致 南詔 ,扰攘 西蜀 。” 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四:“以上所述,皆十二年之扰攘情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