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

王洋宋代〕《十一月二十九夜大风起书室皆败叶

木老性倔强,朔风怒明威。
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
大块信难测,三鼓气不衰。
我屋山僧居,破陋久不治。
会当晴明日,仰见河汉移。
微风鼓橐籥,虚空同奔驰。
夜无芙蓉人,慌惚疑褰帷。
平明满书斋,败叶方纷披。
孰为呼吸者,作此怒张为。
天寒不成雪,恐坐强风师。
扑尘整书架,粪挶不可迟。
人非陈仲举,用舍亦有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初更合战已乃鼓鼙

初更 chū gēng
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暮雨凄凄深院闭,灯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烧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水浒传》第五回:“约莫初更时分,只听得山边锣鸣鼓嚮。”  ——《漢語大詞典》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1.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 到、登上。如:「即位」。
  3.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1.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1.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合战(合戰)hé zhàn
交战。《荀子·强国》:“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徙为 上谷 太守, 匈奴 日以合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五》:“既合战,为敌所乘,殆将不振。”  ——《漢語大詞典》
已乃 yǐ nǎi
副词。旋即,不久。例如:已乃发前兵。——·邵长蘅《青门剩稿》已乃劝输巨室。已乃分城而守。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鼓鼙 gǔ pí
亦作“ 鼓鞞 ”。
(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遣六军兵马使 张知节 、 乌崇福 、羽林军使 长孙全绪 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 韩公堆 ,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唐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云西。”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