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农桑重,修文偃六韬。
潘乾策〔清代〕《赋得卖刀买犊得刀字五排》
汉京贤太守,劝稼溥恩膏。争畜新犁犊,同售旧宝刀。
雁翎归远市,茧栗聚平皋。赤冶沉沙久,乌犍叱月高。
销宜偕剑戟,饲合伴豚羔。无复歌金错,何烦佩锦绦。
铁耕兼互易,刍牧敢辞劳。待价磨三尺,滋生计百牢。
今朝看濈角,前度想吹毛。秋水锋都敛,春田耒共操。
俗敦由政善,干戢亦弓櫜。盛世农桑重,修文偃六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盛世 shèng shì
兴盛的时代。《后汉书·崔駰传》:“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盛世千龄合,宗工四海瞻。” 清 唐甄 《潜书·用贤》:“盛世常见多才,衰世常患无才。”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在租界上住着的时候,觉得 中国 的天下是太平无事的;但到‘ 中国 地界’上来,更好,更好,我们 中国 更还是 羲 农 盛世!” ——《漢語大詞典》
农桑(農桑)nóng sāng
亦作“ 农桒 ”。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漢語大詞典》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修文 xiū wén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 注:“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 修文偃武 ”。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 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佩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参见“ 修文郎 ”。 ——《漢語大詞典》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 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佩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参见“ 修文郎 ”。 ——《漢語大詞典》
偃 yǎn《國語辭典》
偃 [ yǎn ]
动- 仰卧。《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 仆倒、倒伏。《书经·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兴而俟。」
- 覆盖。如:「偃盖」。唐·张乔〈寻桃源〉诗:「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
- 停止、平息。《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 堤防。《周礼·天官·䲣人》:「䲣人掌以时䲣为梁。」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梁,水偃也。」
- 姓。如晋代有偃籍。
六韬(六韜)liù tāo
亦作“ 六弢 ”。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漢語大詞典》
(1).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