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此有相擅施福,三涂八难所依怙。

黄庭坚宋代〕《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八万四千宝浮图,不如一念心清净。
惟此有相擅施福,三涂八难所依怙。
佛以一花示迦叶,笑中有刀世不解。
而以法尽付诸人,深藏宝骨待梅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有相三涂八难依怙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有相 yǒu xiàng
(1).谓有贵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武明太后 ﹞及产,命之曰 侯尼于 , 鲜卑 言有相子也。” 唐 白居易 《自咏》:“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2).指有贵相的人。《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鬼云:‘ 庚 命贫,无位禄。’ 仁亶 问:‘何以致之?’鬼云:‘或绊得佳女,配之有相,当能得耳。’”
(3).佛教语。佛教主张万有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一:“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唯师説始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何谓违宗?彼以物有如种极微也。而忌言人有菴摩罗识。因言无相者无有。詰之曰:如种极微有相不?则解矣。”  ——《漢語大詞典》
擅 shàn《國語辭典》

擅 [ shàn ]

  1. 专断、独行、包揽。《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汉书·卷四·文帝纪》:「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
  2. 据有。《战国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
  3. 精于、善于。如:「擅长」、「擅绘画」、「不擅言谈」。
  1. 一味以自己的意思行事。如:「擅离职守」。《商君书·定分》:「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禁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
施 shī《國語辭典》

施 [ shī ]

  1. 实行、推行。如:「无计可施」、「恩威并施」。
  2. 给予。如:「施比受更有福」。《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宋·钱公辅〈义田记〉:「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3. 加。如:「施压」、「薄施脂粉」。《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施乎万世。」
  4. 设置、安置。《隋书·卷四十·宇文恺传》:「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水分两派来,一东南,一西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
  1. 恩惠、德泽。如:「受施慎勿忘」。《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2. 姓。如汉代有施雠。

施 [ yí ]

  1. 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著走路。《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汉·赵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2. 参见「[[施施]]」条。

施 [ yì ]

  1. 及、延及。《诗经·大雅·皇矣》:「施于孙子。」《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2. 移动、变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唐·杨倞·注:「施,读曰移。 」《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福 fú《國語辭典》

福 [ fú ]

  1. 富贵寿考的统称。或泛称吉祥幸运的事。如:「享福」、「迎春纳福」、「造福人群」。《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2. 运气、机会。如:「口福」、「眼福」、「耳福」。
  3. 祭祀用的酒或肉。《国语·晋语二》:「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
  4. 姓。如唐代有福信。
  1. 神佑、佑助。《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古代妇女行礼时,将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称为「福」。《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杯水酒,将来与大娘消遣。』」
  1. 幸运的。如:「福星福将」。
三涂(三塗)sān tú
(1).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 ,又称 水门 。《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 四岳 三涂 ,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情天地。”
同“ 三途 ”。 《西游记》第十一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  ——《漢語大詞典》
八难(八難)bā nàn
(1).指 汉 张良 向 刘邦 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 楚 汉 战争期间, 郦食其 说 刘邦 立六国后以树党, 张良 为陈八难,乃止:一、难以制 项籍 之死命,二、难以得 项籍 之头,三、难以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四、难以散府库以赐贫穷,五、难以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难以休马无所用,七、难以放牛不复输积,八、难以不使天下游士离去。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高帝纪》:“﹝ 汉王 ﹞以问 张良 , 良 发八难。”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 留侯 之发八难, 曲逆 之吐六奇。”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 北拘卢洲 (亦作 郁单越 )、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 北拘卢洲 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 北拘卢洲 ,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三途长乖,八难永灭。”《西游记》第八回:“解八难,度群生。”  ——《漢語大詞典》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1.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2.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4.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5.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1.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1.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依怙 yī hù
依靠;依赖。《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 孔 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宜命信臣,早临抚之,布宣威德,不失机会。庶几 四川 生灵有所依怙,国势赖之以安。” 明 李贽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坐 观世音 於崖石波涛之上,以显急苦难大慈悲之力,使众僧有所依怙,不生怖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