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喜亦无愁可解,山人投老竟忘形。
宜男叶上几飞萤,梦毕醒来笑倚楹。天外唾如云样碧,江南春与草俱青。
铛寒已喜松丹熟,烛尽只消华艳明。无喜亦无愁可解,山人投老竟忘形。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動-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 姓。如元代有喜同。
-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動-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 答案。如:「不得其解」。
-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動-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 參見「解縣 」條。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名- 參見「解元 」條。
-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山人 shān rén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 注:“山人,虞官也。”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投老 tóu lǎo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漢語大詞典》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动-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忘形 wàng xíng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漢語大詞典》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