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五歌兮歌郁纡,为尔遡风立斯须。

文天祥宋代〕《六歌

有子有子风骨殊,释氏抱送徐卿雏。
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钱络绣襦。
兰汤百沸香似酥,欻随飞电飘泥涂。
汝兄十三骑鲸鱼,汝今知在三岁无。
呜呼四歌兮歌以吁,灯前老我明月孤。
有妾有妾今何如,大者手将玉蟾蜍,次者亲抱汗血驹。
晨妆靓服临西湖,英英雁落飘璚琚。
风花飞坠鸟鸣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天摧地裂龙凤殂,美人尘土何代无。
呜呼五歌兮歌郁纡,为尔遡风立斯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呜呼五歌郁纡为尔风立斯须

呜呼(嗚呼)wū hū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
(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 颜师古 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歟!” 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3).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宋 张镃 《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説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4).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懿公主诔》:“帝用吁嗟,呜呼失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郡有 叶榆县 ,县西北八十里有 弔鸟山 ,众鸟千百为羣,甚会呜呼啁哳。” 宋 文天祥 《六歌》之五:“风花飞坠鸟呜呼,金茎沆瀣浮污渠。”  ——《漢語大詞典》
五歌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五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骈字类编》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郁纡(欝紆)yù yū
抑郁,郁结。 唐 贾岛 《寄迹》诗:“别肠多欝紆,岂能肥肌肤。”一本作“ 鬱紆 ”。 宋 无名氏 《灌畦暇语》:“夫气出於虚,则凝而不散;留於实,则欝紆而不达。”  ——《漢語大詞典》
为尔(爲爾)wéi ěr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漢語大詞典》
遡 sù《國語辭典》
  1. 「溯 」的異體字。
风立(風立)fēng lì
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   ——《漢語大詞典》
斯须(斯須)sī xū
须臾;片刻。《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郑玄 注:“斯须,犹须臾也。” 唐 杜甫 《哀王孙》诗:“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你与我起青苹一阵阵吹将去,到天涯只在斯须。” 苏曼殊 《焚剑记》:“女引至厅中;斯须,一老人出,鬚鬢皓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