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杜甫唐代〕《柴门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蓬荜遮。石乱上云气,杉清延月华。
赏妍又分外,理惬夫何夸。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荒人民地僻日夕

山荒 shān huāng
山中荒地。《宋史·兵志十二》:“惟 河东 嵐石 之间,山荒甚多,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 明 王守仁 《谪居粮绝》诗:“山荒聊可田,钱鎛还易办。”  ——《漢語大詞典》
人民 rén mín
(1).百姓;平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 鉢和国 ……人民服饰,惟有毡衣。”《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 高俅 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东京 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巴金 《探索集·后记》:“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2).泛指人类。《神异经·西南荒经》:“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穀可食,草木咸苦,名曰‘圣’。”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 女媧 兄妹二人在 崑崙山 ,而天下未有人民。”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活无常)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  ——《漢語大詞典》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地僻
唐 杜甫 田舍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地僻方言异,身微俗虑并。
唐 戴叔伦 山居即事 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骈字类编》
日夕 rì xī
(1).傍晚。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復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 司马贞 索隐:“言明日之夕死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到了日夕, 小鸦儿 把那皮匠担寄放在 季春江 的屋里,自己空了身走回家去。”
(2).朝夕;日夜。《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 注:“考吏行之殿最,议年穀之丰俭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 刘长卿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诗:“ 长安 邈千里,日夕怀双闕。”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  ——《漢語大詞典》
佳 jiā《國語辭典》

佳 [ jiā ]

  1. 美、好。如:「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 姓。如明代有佳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