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太宗 tài zōng
古官名。即 周 之大宗伯。《书·顾命》:“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孔 传:“太宗上宗,即宗伯也。”《逸周书·尝麦》:“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祕于社。”参见“ 大宗伯 ”。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苑 yuàn《國語辭典》
苑 [ yuàn ]
名- 畜养禽兽或种植草木果蔬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游乐狩猎的园林。如:「鹿苑」、「上林苑」。《说文解字·艸部》:「苑,所以养禽兽。」南朝宋·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 事物会集的地方。如:「艺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
苑 [ yù ]
动- 积聚、胶著、停滞。《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唐·孔颖达·正义:「虽复万机辐凑而应之有次序,不使苑积也。」通「郁」。
苑 [ yuán ]
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苑何忌。
视 ( 視 ) shì
视 [ shì ]
- 看:~觉。~力。~野。鄙~。注~。近~。~而不见。熟~无睹。
- 亲临某事:~事。~察。
- 看待:藐~。重~。等闲~之。
- 看望:探~。省(xǐng )~。
-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侯”。
- 古同“示”,表明。
禾 hé《國語辭典》
禾 [ hé ]
名- 谷类植物的总称。《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姓。如宋代有禾实。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蝗虫(蝗蟲)huáng chóng
(1).昆虫。种类很多。一般指飞蝗,常成群飞翔。有的地区叫蚂蚱。吃麦、稻、玉蜀黍等禾苗,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蝗虫起,百姓大饿, 布 粮食亦尽,各引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弓兵道:‘今年上半年,这里 沂州 一带起蝗虫,把大麦小麦吃个乾浄,各县的县官非但不理,还要徵收上忙钱粮呢。’”
(2).比喻变卖产业过活的不肖子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蠧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3).比喻贪婪掠取者。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然儒中邪僻贪婪者亦多,今谓之蝗虫。”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变卖产业过活的不肖子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蠧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3).比喻贪婪掠取者。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然儒中邪僻贪婪者亦多,今谓之蝗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