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莫诉。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

柴望宋代〕《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聚。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紵。君莫诉。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乡心最苦。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秦筝未必钟吕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诉 ( 訴 ) sù
诉 [ sù ]
  1. 叙述,倾吐:告~。~苦。~愿。~衷情。倾~。
  2. 控告:~讼。控~。上~。申~。败~。撤~。
试 ( 試 ) shì
试 [ shì ]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
  2.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按 àn《國語辭典》

按 [ àn ]

  1. 用手向下压。如:「按电铃」。《说文解字·手部》「按」字·清·段玉裁·注:「以手抑之使下也。」《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
  2. 抑止、搁置。如:「按兵不动」。《诗经·大雅·皇矣》:「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3. 依照。如:「按照」、「按图索骥」。唐·高适〈东征赋〉:「按山川之险阻,救天地于屯蒙。」
  4. 抚、扶。《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
  5. 巡行。《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一一首之七:「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6. 考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宋·苏轼〈论始皇汉宣李斯〉:「秦始皇时,赵高有罪,蒙毅按之,当死。」
  7. 弹奏。《警世通言·卷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忽有一妓,抱胡琴立于筵前,转袖调弦,独奏一曲,纤手斜拈,轻敲慢按。」
  1. 文章中编者经研究考查后,所作的说明或判断。如:「按语」。也作「案」。
  2. 姓。如元代有按摊。
秦筝 qín zhēng
古 秦 地(今 陕西 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 齐 侣发东舞, 秦 筝奏西音。” 晋 潘岳 《笙赋》:“ 晋野 悚而投琴,况 齐 瑟与 秦 筝。”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诗:“汝不闻 秦 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细看 秦 筝,正似人情短。” 清 陈维嵩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词:“雪登麦积 秦 筝苦,雨歇丛臺 赵 女娇。”  ——《漢語大詞典》
未必 wèi bì
不一定。《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於为非,而未必免於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唐 白居易 《别舍弟后月夜》诗:“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东施 之貌,未必丑於 西施 ,止为效顰於人,遂蒙千古之誚。” 鲁迅 《集外集拾遗·〈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钟吕(鐘吕)zhōng lǚ
(1).指乐律,声律。《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2).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