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闲居(閒居)xián jū
亦作“间居”。亦作“闲居”。 间杂相居。《诗·小雅·巷伯》“成是南箕” 毛 传:“﹝妇人﹞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一本作“ 閒居 ”。 唐 元稹 《莺莺传》:“予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紈綺间居,曾莫留盼。”
亦作“间居”。亦作“闲居”。 1.谓避人独居。《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閒居, 子夏 侍。” 陆德明 释文:“退燕避人曰閒居。”《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2).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閒居,不慕官爵。” 宋 苏轼 《赐镇江军节度使充集禧观使韩绛赴阙诏》:“请老閒居,固非所望。”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 沪 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
(3).闲静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宴鲍二宅》诗:“闲居枕清 洛 ,左右接大野。” 唐 王建 《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寄閒居。”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十:“閒居寂无客,柴门昼常关。” ——《漢語大詞典》
亦作“间居”。亦作“闲居”。 1.谓避人独居。《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閒居, 子夏 侍。” 陆德明 释文:“退燕避人曰閒居。”《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2).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閒居,不慕官爵。” 宋 苏轼 《赐镇江军节度使充集禧观使韩绛赴阙诏》:“请老閒居,固非所望。”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 沪 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
(3).闲静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宴鲍二宅》诗:“闲居枕清 洛 ,左右接大野。” 唐 王建 《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寄閒居。”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十:“閒居寂无客,柴门昼常关。” ——《漢語大詞典》
不问(不問)bù wèn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漢語大詞典》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漢語大詞典》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云起(雲起)yún qǐ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漢語大詞典》
山门(山門)shān mén
(1).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2).佛寺的外门。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山门开古寺,石竇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鐘击鼓,众僧出来迎接。”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 智圆 :‘村里人跑来敲山门,我们反而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3).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轿子一直来到 神乐观 ,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玄妙观 ﹞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
(4).代指寺院。 五代 齐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 越 常悬思,山门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僕人顺手直东指,道‘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繫的玉带,留镇山门。” ——《漢語大詞典》
(2).佛寺的外门。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山门开古寺,石竇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鐘击鼓,众僧出来迎接。”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 智圆 :‘村里人跑来敲山门,我们反而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3).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轿子一直来到 神乐观 ,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玄妙观 ﹞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
(4).代指寺院。 五代 齐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 越 常悬思,山门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僕人顺手直东指,道‘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繫的玉带,留镇山门。”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