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许浑唐代〕《题杜居士(一作赠题杜隐居)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来客身世无情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来客(來客)lái kè
(1).来此作客。《后汉书·伏湛传》:“共食麤糲,悉分奉禄以賑乡里,来客者百餘家。”
(2).来此作客的人。 唐 元结 《小回中》诗:“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丁玲 《自杀日记》:“直到下午四点钟了,来客才算肯站起身说走。”  ——《漢語大詞典》
身世 shēn shì
(1).指人的经历、遭遇。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傅燮 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 桃源 内,益叹身世拙。” 陆文夫 《小巷深处》:“ 徐文霞 不停地哭着,让眼泪来诉说她的身世,痛苦和屈辱。”
(2).地位,声名。 宋 范成大 《净光轩》诗:“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峯浑共倚阑干。”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3).一生;终身。 唐 韩偓 《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犂。” 宋 王安石 《相送行》:“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虚名枉误身世,流年衮衮 长江 逝,回首碧云无际。”
(4).自身与世界。 宋 林景熙 《玄宅铭》:“泯好恶,身世两忘,而復返於玄。” 清 唐甄 《潜书·性功》:“大道既裂,身自为身,世自为世……身世一气,如生成之丝;身世一治,如织成之带。”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无情(無情)wú qíng
(1).虚伪不实。《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明 张居正 《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揑,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
(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崔涂 《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查慎行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
(3).谓不留情。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於化,无灵则无情於化。”《周书·庾信传》:“本不达於危行,又无情於禄仕。” 唐 杜甫 《江头五咏·栀子》:“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4).犹无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