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顾况唐代〕《山中(一作朱放诗,题作山中听子规)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野人爱向山中宿葛洪丹井西

野人 yě rén
(1).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左传·定公十四年》:“大子 蒯聵 献 盂 于 齐 ,过 宋 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仪礼·丧服》:“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禰矣。” 贾公彦 疏引《论语》 郑玄 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为野人。”
(2).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鬱茂。”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牛次原》:“几树垂杨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3).庶人;平民。《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刘宝楠 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 唐 白居易 《访陈二》诗:“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君子修德,以教野人。”
(4).士人自谦之称。 唐 杜甫 《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仇兆鳌 注:“野人,公自谓也。” 明 刘基 《樵渔子对》:“夫高屋大厦,百鬼所闞;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5).借指隐逸者。 唐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二:“野人爱静仍耽寝,自向黄昏肯去无?” 宋 王禹偁 《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絶尘嚣。”
(6).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荀子·大略》:“ 管仲 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杨倞 注:“类郊野之人,未浸渍於仁义,故不可为王者佐。”《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説话,虽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洪深 《五奎桥》:“ 周乡绅 :放屁!这是什么野人,敢说这种野话!”
(7).旧指未开化的民族。《吕氏春秋·恃君》:“ 氐羌 呼唐离水 之西, 僰人 、 野人 篇笮 之川, 舟人 、 送龙 突人 之乡,多无君。” 高诱 注:“西方之戎无君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七·车里等各羁縻土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 茶山 、 麻里 )界外,赤髮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兇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序例》:“野人所知亦简,故 苗 、 黎 、 番 、 回 虽悍,人能制之。”
(8).指传说的猩猩之类。《尔雅翼·释兽二》“猩猩”:“ 荀卿 曰:‘今天猩猩形相,亦二足无毛也。’既言二足而又言无毛,则去人不远矣,今人谓之野人。”参见“ 野婆 ”。  ——《漢語大詞典》
爱向(愛向)ài xiàng
爱戴归向。《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漢語大詞典》
山中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1.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2.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3. 姓。如汉代有宿详。
  1.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2.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3.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1.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2.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3. 前世的。如:「宿缘」。
  4.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1.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2.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1.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1.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葛洪 gě hóng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漢語大詞典》
丹井 dān jǐng
(1).丹石之井。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凿……续人髮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乳竇既滴沥,丹井復寥泬。” 唐 顾况 《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  ——《漢語大詞典》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1.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 西班牙的簡稱。
  4.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