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五湖 wǔ hú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漢語大詞典》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漢語大詞典》
秋叶(秋葉)qiū yè
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衝风之卷秋叶。”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江树,春苔生兮覆緑泉。”《宋史·食货志下六》:“重园户採造黄老秋叶茶之禁,犯者没官。”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行船 xíng chuán
(1).通行船只;驾驶船只。《史记·西南夷列传》:“ 夜郎 者,临 牂柯江 ,江广百餘步,足以行船。”《南史·王镇恶传》:“ 镇恶 所乘皆蒙衝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泝 渭 而进,舰外不见有行船人。”《老残游记》第一回:“那三人却俱是空身,带了一个最準的向盘,一个纪限仪,并几件行船要用的物件。”
(2).指行驶中的船只。 唐 顾况 《送李秀才入京》诗:“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漢語大詞典》
(2).指行驶中的船只。 唐 顾况 《送李秀才入京》诗:“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漢語大詞典》
八月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至今八月避暑归。
南北朝 江总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唐 徐夤 忆长安上省年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望月 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
元 马祖常 画古木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
元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 西风八月芰荷老,落日满湖凫雁多。
元 丁鹤年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二 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骈字类编》
南北朝 江总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唐 徐夤 忆长安上省年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望月 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
元 马祖常 画古木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
元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 西风八月芰荷老,落日满湖凫雁多。
元 丁鹤年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二 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骈字类编》
灵槎(靈槎)líng chá
亦作“ 灵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宋 辛弃疾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何须指日比 长安 ,春水灵槎会岂难?” ——《漢語大詞典》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宋 辛弃疾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何须指日比 长安 ,春水灵槎会岂难?”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天 shàng tiān
(1).天空,天上。《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姚合 《庄居野行》诗:“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刘绍棠 《花街》三:“ 蓑嫂 心满意足,象嫁了个上天下界的星宿。”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