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留端有待,剩赋竹枝词。

陆游宋代〕《送查元章赴夔漕

柳色西门路,看公上马时。
亦知非久别,不奈自成悲。
白发刘宾客,青衫杜拾遗。
分留端有待,剩赋竹枝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有待竹枝词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1.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4.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5.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6.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1.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1.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2.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1.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2.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有待 yǒu dài
(1).有所期待;要等待。《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孔颖达 疏:“爱其死以有待也者,此解不争也,言爱死以待明时。”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然而 靖华 的译文,岂真有待于序,此后亦如先前,将默默的有益于 中国 的读者,是无疑的。”如: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2).古代道家哲学用语。谓需要依赖一定的条件。 庄子 认为世俗生活都是有待的,不自由的;而绝对的精神自由则是无待的。《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郭象 注:“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成玄英 疏:“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常贵无为,每嗤有待。”
(3).佛教语。谓人身须待食物、衣服等资财而生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安》:“捐米弥觉有待之为烦。”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上二:“身名有待,必假资缘。”  ——《漢語大詞典》
剩 shèng《國語辭典》

剩 [ shèng ]

  1. 多余的。如:「剩饭」、「剩菜」。
  1. 多余、余留。如:「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竹枝词(竹枝詞)zhú zhī cí
(1).同“ 竹枝 ”。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 唐 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如 杨廉夫 《西湖竹枝词》之类,前人亦有一二专咏竹者,殊无意致。”
(2).同“ 竹枝 ”。 唐 孟郊 《教坊歌儿》诗:“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