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唐代〕《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名花倾国相欢君王

名花 míng huā
(1).名贵的花。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宋 袁文 《瓮牑闲评》卷七:“ 苏东坡 《海棠》诗云:‘惟有名花苦幽独’,是以海棠为名花也。” 清 汪懋麟 《雨后咏瓶中芍药》之二:“天街餘湿尚沾衣,无限名花捆载归。”
(2).有名的美女。旧时常指名妓。亦指有名的交际花。《西湖佳话·西泠韵迹》:“既係妓家,便不妨往而求见。纵不能攀折,对此名花,留连半嚮,亦人生之乐事也。”《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一回:“正是坐对名花,足不出户,连自己公馆也不回去。”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是当时社交界的一朵名花。”  ——《漢語大詞典》
倾国(傾國)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婴 不敢受命。”《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2).谓耗尽国力。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殫货,伏尸流血,披坚败敌如此之难也。”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闕?”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拾遗》:“方 符坚 倾国而来,朝野大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於道。”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 《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参见“ 倾国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齐贤 注:“倾国指妃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载去 西施 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相欢 xiāng guàn
见“ 相欢 ”。
共欢乐;交欢。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君王 jūn wáng
(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漢語大詞典》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