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火焰山委实形势险,我一胞尿溺,也溺死了他。

杨景贤元代〕《杂剧·西游记·第五本

万里韶光应节来三天宝箓彻明开

分明龙女擎珠出疑是仙人带月回


第十七折女王逼配

(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鸡巴。师父若怕拚,我做弟子不着。(唐僧云)既到此间,怕得许多?只得向前。通关先打去了,俺入城去来。(下)(女人国王上,云)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每月满时,照井而生。俺先国王命使汉光武皇帝时入中国,拜曹大家为师,授经书一车来国中。至今国中妇人,知书知史,立成一国,非同容易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宝殿生香,美人扶向,瑶阶上。列七宝旌幢,端坐泥金亢。

【混江龙】我怕不似嫦娥模样,将一座广寒宫移下五云乡。两般比谕,一样凄凉。嫦娥夜夜孤眠居月窟,我朝朝独自守家邦。虽无那强文壮武,宰相朝郎,列两行脂粉,无四野刀枪。千年只照井泉生,平生不识男儿像。见一幅画来的也情动,见一个泥塑的也心伤。

昨日有通关打来说道:大唐国师,去西天取经,从俺地面过。俺索接他去。

【油葫芦】说他几载其间离了大唐,来到俺地方,安排香案快疾忙。今日取经直过俺金阶上,抵多少醉鞭误入平康巷。我是一个聪明女,他是一个少年郎。谁着他不明白抢入我花罗网,准备着金殿锁鸳鸯。

【天下乐】稳情取和气春风满画堂,宰下肥羊,安排的五味香,与俺那菜馒头的老兄腾了肚肠。陪妆奁留他做丈夫,舍身躯与他做正房,可知道男儿当自强。

(唐僧引一行人上,云)贫僧来至女国,梦寐间有韦驮尊天来报,有一场魔障来也,龙天未知是何魔障?来到国内,报复去,大唐国师求见。(女王做接科,云)早知师父到来,自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唐僧云)难消,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女王云)是好一个和尚也呵。

【那叱令】身才儿俊长,加持得鬼王;容貌儿善良,修持得梵正;胸襟儿纪纲,扶持得帝王。头如蓝靛青,语似春雷壮,这和尚端的非常。

将酒来,与师父接风。(唐僧云)小僧不饮酒,不茹荤。(女王唱)

【鹊踏枝】执方尊泻琼浆,露春葱捧瑶觞。(唐僧云)娘娘,及早修业,无常有限者。(女王唱)但能勾两意多情,尽教他一日无常。天魔女邪施伎俩,敢是你个释迦佛,也按不住心肠。

(女王做抱住唐僧科)(行者云)娘娘,我师父是童男子,吃不得大汤水,要便我替。(唐僧云)善哉!善哉!我是出家人。(女王唱)

【寄生草】直裰上胭脂污,袈裟上腻粉香。似魔腾伽把阿难摄在淫山上,若鬼子母将如来围定在灵山上,巫枝祗把张僧拿住在龟山上。不是我魔王苦苦害真僧,如今佳人个个要寻和尚。

(行者云)小行与娘娘驱兵将作朝臣,你饶了俺师父者。(女王唱)

【幺】徒弟每诸般劝,师父独自慌。俺女兵不用猴为将,女王岂用猪为相?如今女娘都爱唐三藏。你休痴迷修行今世有来生,我则待长江后浪催前浪。(女王做扯唐僧科)这正殿上不是说话的去处,俺两个后殿里去来。(唐僧云)孙悟空救我。(下)(行者云)我自也顾不得。(诸女做捉番孙、猪、沙发科)(下)(女王扯唐僧上,云)唐僧,我和你成其夫妇,你则今日就做国王,如何?(唐僧云)善哉!我要取经哩。(发科)(女王唱)

【六幺序】香馥郁销金帐,光灿烂白象床,俺两个破题儿待弄玉偷香。听得说天地阴阳,自有纲常,人伦上下,不可孤孀。俺这里天生阴地无阳长,你何辜不近好婆娘?浮屠尽把三纲丧。(唐僧云)佛教自是一家。(女王云)说你那佛怎么?孔夫子文章贯世,天下传扬。

(唐僧云)你如何知有个孔夫子?(女王云)俺先国王,曾使人去授得曹大家五经三史,都知人伦故事。

【幺】你虽奉唐王,不看文章。舜娶娥皇,不告爷娘。后代度量,孟子参详。他父母非良,兄弟参商,告废了人伦大纲,因此上自上张。你非比俗辈儿郎,没来由独锁空房。不从咱除是飞在天上,箭射下来也待成双。你若不肯呵,锁你在冷房子里,枉熬煎得你镜中白发三千丈。成就了一宵恩爱,索强似百世流芳。

(女王捉番唐僧科)(唐僧云)谁救贫僧也。(韦驮尊天上,云)某韦驮尊天是也。奉观音法旨,去救唐僧走一遭。泼贱人,怎敢毁吾师法体?(女王云)你是何人,直走到卧房里来?

【金盏儿】披金甲貌堂堂,持宝杵气昂昂。莫不是淹蓝桥烧祆庙的腌神将?比唐僧模样更非常。(韦云)吾神三十老,完为童子身。特来护法来。(女王云)又是个柳下惠、颜叔子。焦则么那村柳舍?叫则么那口吞颜郎?你整村了三十载,他干过了二十霜。(韦云)若不送师父出来,一杵打你做泥尘。(女王做放手科)

【尾】我无缘保的他无恙,闹炒起花烛洞房。怕甚么深院沉沉秋夜长,决撒了帽儿光光。恨韦郎,不做周方,我不道的恼乱苏州刺史肠。我如今去,我这里收拾下画堂,埋伏下兵将,等回来拿住再商量。(下)

(韦云)唵,孙行者安在?(行者上,云)唵,乃佛敕。诸神拱听。(见科)(唐僧云)行者,贫僧若非尊神护持,几毁法体。(韦云)行者,好生护持师父去者。孙行者听我叮咛:和师父疾便登程。见花酒休生凡性,莫误了西天取经。(下)(唐僧云)行者,我们十分亏神天护持,脱了此一难。我且问你,我吃女王拿住,你每三个怎的脱身?(行者云)师父,听行者告诉一遍:小行被一个婆娘按倒,凡心却待起。不想头上金箍儿紧将起来,浑身上下骨节疼痛,疼出几般儿蔬菜名来:头疼得发蓬如韭菜,面色青似蓼牙,汗珠一似酱透的茄子,鸡巴一似腌软的黄瓜。他见我恰似烧葱,恰甫能忍住了胡麻。他放了我,我上了火龙马脊梁,直走粉墙左侧。听我有个曲儿,唤做【寄生草】。

【寄生草】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我端详了半晌空傒幸,他两个忙将黑物入火炉,我则索闲骑白马敲金镫。

师父,趁着人健马饱,趱行去来。


第十八折迷路问仙

(唐僧一行人上,云)自离了女人国,行经一个月期。不知前至那里,得个地方人,问他问路儿也好。远远地渔鼓、筒子响,俺紧脚步赶将去,问他一声。(下)(采药仙人持渔鼓、筒子上,云)山兮山兮高,水兮水兮深。山高摩世界,水深流古今。百年惟有山水在,英雄豪士何所寻?道可道人莫毁,名可名就里难言。若离得酒色财气,便堪为尘世神仙。(唱)

【南吕】【玉交枝】贪杯无厌,每日价汛流霞潋滟。子云嘲谑防微渐,托鸱夷彩笔拈。季鹰好饮豪兴添,忆莼鲈只为葡萄酽。倒玉山恁般瑕玷,又不是周晏相沾。糟腌着葛仙翁,曲埋那张孝廉。恣狂情,谁与砭?英雄尽你夸,富贵饶他占,则这黄垆畔有祸殃,玉缸边多危险,酒呵,播声名天下嫌。

【幺】待谁来挂念?早则是桃腮杏脸。巫山洛浦皆虚艳,把西子比无盐。那里有佳人将四德兼,为龙犛衾枕是干戈渐。锦片似江山着敌敛,可曾悔恋了秾纤。醉弯钗,间宝奁,这风情,怎强谵?眼见坠楼人,犹把临春占。笑男儿自着鞭,叹菏娥藏刀剑。色呵,播声名天下嫌。

【幺】富豪的偏俭,奢华的无过是聚敛。王戎、郭况心无厌,拥金穴握牙签。可知道分金鲍叔廉,煞强如牢把铜山占。晋和峤也多褒贬,恰便是朱方聚歼。有齿的焚身,多财的要谦。斗量珠,树系缣,刑伤为美姝,杀伐因求剑。空有那万贯钱,到底来亡沟堑。财呵,播声名天下嫌。

【幺】英雄气焰,貔虎般不能收敛。夷门燕市皆为僭,空傒槅枉威严。探丸厉刃掀紫髯,笑谈落得填坑堑。尽淋漓一腔丹慊,惹傍人血泪横沾。冷觑王侯,暖守兵钤。发冲冠,雄猛添,惊皇博浪椎,寂寞乌江剑。恁忘了泡影与河山,算相争都无餍。气呵,播声名天下嫌。

(唐僧引一行人上,云)行至深山旷野之中,不知是那里?远远的树林之间,有个采药仙人,问路咱。(行者云)前面采药仙人,指路咱。(仙唱)

【醉乡春】打渔鼓高歌兴添,采灵芝快乐无厌。大叫高呼,前遮后掩。远量度,近观瞻,谨廉礼谦,休猜我做避世陶潜。

(唐僧云)俺是大唐三藏国师,欲往西天取经,过此迷了路途。故此问你咱。(仙云)恁非凡人也,谁能得到这里?

【双调】【小将军】过女人国甚巇险,有无限恶威严。若要到西天峻峰尖,一路上苦偏多无甚甜。(唐僧云)指我去路咱。(仙云)俺此间不五百里,有一山,名曰火焰山。山东边有一女子,名曰铁扇公主。他住的山,名日铁嵯峰。使一柄铁扇子,重一千余斤,上有二十四骨,按一年二十四气,一扇起风,二扇下雨,三扇火即灭,方可以过。

【清江引】火焰山委实形势险,(行者云)我一胞尿溺,也溺死了他。(唐僧云)行者,休要胡说。(仙唱)使不着你妆风汉。全凭铁扇风,常言道:水火无情,不用吹毛剑,(行者云)我问他借扇子,肯便肯,不肯呵,我与他势不两立。(仙云)他的法宝,你人力怎斗得?他敢着你滴溜溜的半空似秋叶般飐。虽然于路艰难,却有无限之景。

【碧玉霄】瀑布签寒,涧落水帘,木绕山尖,猿啸虎张髯。仗法力则可行,无神通休强参。将山色来瞻,似碧玉无瑕玷。苦辛不厌,大发慈悲念。师父趱行者。

【随尾】玉鞭紧紧催金革占,火焰山千难万险。早求法力到西天,莫把残躯葬山崦。(下)

(唐僧云)来至火焰山,如何得过去?行者,怎生是好?(行者云)师父,山这边有人家,你且歇下。着弟子直到铁嵯峰,寻铁扇公主,借扇子来,着师父过去。(唐僧云)你疾去早来,休着我记挂你。(下)(行者云)来到铁嵯峰。人说铁扇公主,知他有丈夫没丈夫?好模样也不好?我且问山神土地,便知明白。唵!山神土地安在?(山神上,云)小圣本处山神是也。唵!乃法敕,万神咸听。不知那位尊神呼召,小圣上前参见。尊神稽首。(行者云)我乃大唐三藏国师弟子,通天大圣孙行者。我问铁扇公主在那里住?(山神云)在正尖峰下住。(行者云)他有丈夫没丈夫?(山神云)没丈夫。(行者云)他肯招我做女婿么?(山神云)肯。(行者云)怎知便肯?(山神云)人物好歹选中。(行者云)我问他借扇子去。(山神云)小圣不敢说,行者自详论。着他一扇子,扇做风胡孙。(下)(行者云)我不信输与一个婆娘。我且到他洞门前走一遭。(下)


第十九折铁扇凶威

(铁扇公主上,云)妾身铁扇公主是也,乃风部下祖师,但是风神皆属我掌管。为带酒与王母相争,反却天宫,在此铁嵯山居住,到大来是快活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我在巽宫里居,离宫里过,我直滚沙石撼动娑婆。天长地久谁煞得我?把世界都参破。

【滚绣球】孟婆是我教成,风神是我正果。我和骊山老母是姊妹两个,我通风他通火。角木蛟、井木犴是叔伯亲,斗木獬、奎木狼是舅姑哥。当日宴蟠桃惹起这场灾祸,西王母道他金能欺风木催槎。当日个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一句多,死也待如何?俺这里铁嵯峰,好景致也呵。

【倘秀才】明月照疏林花果,寒露滴空山薜萝。四面青山紧围裹,松梢闻鹤唳,洞门看猿过,与凡尘间阔。

我一柄扇子,重一千余斤,上有二十四骨,按二十四气。此般兵器,三界圣贤,不可量度。单镇南方火焰山,若无此扇,诸人不可过去。好扇子呵。

【滚绣球】这扇子六丁神巧铸成,五道神细打磨,阎浮间并无二个,上秤称一千斤犹有余多。管他二十四气风,吹灭八十一洞火,火焰山神见咱也胆破,恼着我呵登时间便起干戈。我且着扇扇翻地狱门前树,卷起天河水波,我是第一洞妖魔。

(行者上,叫科)(洞里小鬼做出科)(行者云)小鬼,对恁公主说,大唐三藏国师摩合罗俊徒弟孙悟空来求见,借法宝,过火焰山咱。(小鬼进禀科)(公主云)我知道,这胡孙是通天大圣孙行者。着他过来。(行者做入见,混科,云)弟子不浅,娘子不深。我与你大家各出一件,凑成一对妖精。小行特来借法宝,过火焰山。(公主云)这胡孙无礼。我不借与你。

【叨叨令】我这片杀人心胆大来大,救人命志少些儿个。(行者云)师父过不得火焰山,特来相投。(公主唱)你道是火焰山师父实难过,则这个铁嵯峰的魔女能行祸。休得要闲中寻闹也波哥,休得要闲中寻闹也波哥,则你那秃髑髅敢禁不得刚刀剁。(行者云)这贼贱人好无礼。我是紫云罗洞主,通天大圣。我盗了老子金丹,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鸡巴。我怕甚刚刀剁下我鸟来?(公主云)这胡孙好生无礼。我也不是你惹的。

【白鹤子】你道是花果山是祖居,铁嵯峰是我的行窝。在彼处难比强,来此处索伏些懦。(行者云)泼婆娘,我若拿住你,也不打你,也不骂你,你则猜。(公主唱)

【中吕】【快活三】恼的我无明火怎收撮?泼毛团怎敢张罗?卖弄他铜筋铁骨自开合,我一扇子敢着你翻筋斗三千个。

(行者做出科,云)那婆娘,出来,出来,我和你并个输赢。(公主唱)

【鲍老儿】他大叫高呼勒着我,更怕我杨柳腰肢袅娜。耀武扬威越逞过,更怕我桃脸风吹得破。弯弓蹬弩,拈枪使棒,擂鼓筛锣。

鬼兵那里?(卒子摆上)(公主云)将兵器来。

【古鲍老】手提着太阿,碧澄澄恰如三尺波。额攒着翠娥,恶狠狠怒如千丈火。狂旗磨.战鼓敲,妖兵和。你便吃了灵丹数颗,争似我风声偏大,半合儿敢着你难捞摸。

(做战科)(公主做败走科,云)这胡孙神通广大,我赢他不得。将法宝来。

【道和】这扇子柄长面阔,锁铁贯嵌金磨,骨把揠薄。妖气罩冷风多,云端顶上观见我。铁棒来抽身便躲,戒刀着怎地存活?我着戒刀折,铁棒损,力消磨。

【柳青娘】休么,从来不以这妖魔,忒轻薄也待如何?那厮有神通难摸,艺高强名扬播。偷灵丹老子怎近他?盗蟠桃玉皇难奈何。那厮上天宫将神威挫,下人间兴祸多。看着身躯大,顷刻成微末;看着东方过,顷刻向西方落。一任他铁骨铜筋火眼睛,不索交兵,敢着他随风一扇扇了渡江河。

(做扇科)(行者做一筋斗下)(公主云)量你个胡孙,到得那里?这一柄扇扇着呵。

【尾】或是堕在远冈,落在浅波,滴溜溜有似梧飘落。便是天着他有命?今生必定害风魔。(下)(行者上,云)吃这婆娘一扇子,扇得我滴溜溜半空中。休说甚的小孙草腹屎肠,做了四句口号,骂这弟子:婆娘忒恁高强,法宝世上无双。不借我呵也罢,当着你热我凉。待干罢,去投奔观音佛去,好歹有甚见识过去。(下)


第二十折水部灭火

(观音上,云)老僧观世音是也。唐僧过不得火焰山,孙悟空来告。我差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箕水豹、壁水犭俞、参水猿等水部神通。水能灭火,京除此火山之害,免使后人受苦。传吾法旨,着神将跟孙悟空去,便要同唐僧过山。风、雨、雷、电神,即时下中界。我着他火焰不能烧,刀侵断断坏。(下)(电母引风伯、雨师、雷公上)(风云)走石扬沙日月昏,(雷云)惯将斧劈巨灵神,(雨云)银瓶泻尽天河水,(电云)时掣金蛇送火轮。(风云)吾世守东南巽二之神,箕水豹飞帘大将军是也。(雷云)吾太乙真人部下谢仙火伴,霹雳将军五雷使者是也。(雨云)吾乃毕星屏翳之神,玄冥先生赤松子是也。(电云)吾乃南方离火之神,鞭策雷车使者列缺仙姑是也。今日西天毗卢伽尊者,前往五印度取大藏金经,被火焰山妖魔当路。我四人奉着观音法旨,前往护持他去。须索走一遭。(唱)

【黄钟】【醉花阴】骤雨滂沱电光满,古剌剌雷声如车转,云叆叇雾迷漫。天地水三官,敕令着咱将唐僧管。恶途路怎盘桓?火焰山难同春昼暖。

【喜迁莺】又不必樵苏炙爨,通红一带峰峦,遥观,碧天将半。这山便有美玉也难枉着凤鸾,又我甚沟涧湍。镝箭的风威相助,淋琅般雨势相攒。

【出队子】把天瓢来浇灌,潺潺的水势满。犹胜似上元驿夜半火威宽,博望坡秋深火焰撺,赤壁山冬初火力完。

【四门子】箕水豹斑斓隐雾端,壁水犭俞紧把眉攒,参水猿左右听呼唤。水势溶宽,山高下不分匠段,路迢遥不见林峦。水部雄火焰消迷路平安,十万里程受苦酸。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唐僧上,做见科,云)多谢神圣,救了弟子一难。(电唱)

【寨儿令】请师父上马休迟缓,众神人紧护攒。龙马又奔徒弟每欢,到前途更无妖怪断。天地知,佛法宽,敢着你同居涅槃。

【神仗儿】风神王冷气酸,雨师雷伯两意欢,电母施威,水神没乱,这功劳都一般。往西天取得经完,再重来此处难顾管。奏天庭仍把诸佛唤,着火再休撺。

【尾】此去西天路过半,月不消十数遍团圆,那壁是灵鹫两山交界管。

正名女人国遭险难

采药仙说艰难

孙行者借扇子

唐僧过火焰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清江引火焰山委形势尿溺死

清江引 qīng jiāng yǐn
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  ——《漢語大詞典》
火焰(火燄)huǒ yàn
亦作“ 火炎 ”。亦作“ 火焰 ”。
(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炽热的光华。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各有攸宅兮,时闔而开;火炎为用兮,化食生财。”《元史·顺帝纪七》:“ 大名路 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声,火燄蓬勃,久之乃息。” 瞿秋白 《关于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片断》:“火焰熠熠的飞涌,像火山似的。”
(2).喻红色的花苞。 唐 白居易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诗:“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3).喻鲜红的光彩。 唐 鲍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天际兽旗摇火燄,日前鱼甲动金文。”
(4).喻激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难道恋爱的火焰在她心头逐渐熄灭了么?”
(5).喻剧烈的斗争环境。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的党和军队是在群众中生了根的,是在长期革命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是有战斗力的。”
见“ 火燄 ”。  ——《漢語大詞典》
山委 shān wěi
谓堆积如山。《新唐书·永王璘传》:“时 江 淮 租赋鉅亿万,在所山委。”《宋史·食货志下一》:“ 元祐 元年,右司諫 苏辙 论 河 北保甲之害,因言: 元丰 及内库财物山委,皆先帝多方蓄藏,以备缓急。” 元丰 ,库名。  ——《漢語大詞典》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1. 充满:~心。充~。虚~。
  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4. 富足:殷~。富~。
形势(形勢)xíng shì
亦作“ 形埶 ”。
(1).形态;形体。《文子·自然》:“夫物有胜,唯道无胜,所以无胜者,以其无常形势也。” 唐 贾耽 《赋虞书歌》:“众书之中 虞 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 怀素 只攻 颠 ,岂类 张芝 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焦山 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 山里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肘痈》“势小为癤势大痈”注:“形势小者为癤毒,形势大者为痈。”
(2).局势;情况。《文子·上德》:“质的张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势之所致。”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既为刺史子,又多才,好读书,识理乱形势。” 元 邓玉宾 《粉蝶儿·红绣鞋》套曲:“陪着笑频哀告,镇着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赵树理 《三里湾》二九:“实际上她的头脑还很清楚,能考虑到当前的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3).指趋势。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4).指文章的格局。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凡方册所载,简牘所存,不见则已,苟有见焉,未尝不熟诵其文,精覈其义,纵观其形势而私掇其精华。”
(5).势力;力量。《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厉 幽 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宋 曾巩 《契丹》:“ 宋 兴, 太祖 明经纶之体,尊择用将帅……所属任皆天下之材,委任专而听断明,豪杰之士得尽其智力以赴功。故养士少而形势强。”
(6).权势,权位。《荀子·正论》:“爵列尊,贡禄厚,形埶胜。” 杨倞 注:“形埶,谓埶位也。”
(7).引申指权贵。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宋 范仲淹 《范公墓志铭》:“初公为 洛阳 主簿,实典廪纳,而邑多权要,公必先细民而后形势。” 清 彭绍升 《陈和叔传》:“﹝ 陈和叔 ﹞不肯趋避形势、揣摩风气为巧言。”
(8).气势;声势。 宋 苏洵 《审敌》:“兵法曰:词卑者进也,词强者退也。今 匈奴 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明矣。” 蒋光慈 《田野的风》四五:“‘知道了。’囚犯们这样齐声地回答着,仿佛如听了军令一般的形势。”
(9).地理状况;地势。《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穀,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之易悉。” 清 程嗣立 《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向西形势参天出,稽古名流爱 蜀 行。”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1959年初夏,我来到海峡,爬上一座高山,想了望了望海山的形势。”
(10).险要之地。《南齐书·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 宋 陈亮 《中兴论》:“精间谍以得虏人之情,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且又无名位之可以号召、形势之可以固守。”
(11).指地形险要。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公以 剑门 形势之地,当分权以制内外。” 清 沈葆桢 《察看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自 闽安 而上, 洋屿 、 罗星塔 、 乌龙江 、 林浦 皆形势之区。”
(12).军阵;阵势。《汉书·艺文志》:“形势者,靁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洪钟》:“舟中, 朝京 与客奕, 钟 在旁諦观久之,悟其形势,导父累胜。”  ——《漢語大詞典》
险 ( 險 ) xiǎn
险 [ xiǎn ]
  1.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
  2.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
  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
  4. 存心狠毒:~毒。阴~。
  5. 几乎,差一点:~胜。~些。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胞 bāo《國語辭典》

胞 [ bāo ]

  1. 胞衣。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薄膜。《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宫曰:『善臧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唐·颜师古·注:「胞谓胎之衣也。」
  2. 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3. 今称同国或同民族的人。如:「同胞」。
  4. 病疮。《战国策·楚策四》:「夫疠虽痈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
尿 niào/suī《國語辭典》

尿 [ niào ]

  1. 人或动物经肾脏析出,由尿道排泄的液体。即小便。如:「溺尿」、「撒尿」、「他们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1. 排尿。如:「尿床」、「婴儿没生病却哭闹得厉害时,通常不是肚子饿,就是把尿布尿湿了。」
溺 nì/niào《國語辭典》

溺 [ nì ]

  1. 淹沒、沒於水中。如:「溺斃」、「人溺己溺」。《孟子·離婁上》:「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2. 陷於危境中。如:「陷溺」。《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
  3. 沉迷無節制。如:「溺於酒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1. 過分不當。如:「溺愛」。

溺 [ niào ]

  1. 小便。如:「便溺」、「尿溺」、「撒一泡溺」。《莊子·人間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紅樓夢·第七回》:「兩日沒得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他自己喝馬溺。」通「尿」。
  1. 撒溺。《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賓客醉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西遊記·第四五回》:「那獃子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坂來,沙沙的溺了一砂盆。」通「尿」。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溺死 nì sǐ
淹死。《庄子·盗跖》:“ 直躬 证父, 尾生 溺死,信之患也。”《汉书·翟方进传》:“惟君登位,於今十年,灾害并臻,民被飢饿,加以疾疫溺死,关门牡开。” 唐 韩愈 《黄陵庙碑》:“ 舜 死葬 苍梧 ,二妃从之不及,溺死 沅 湘 之间。” 萧红 《生死场》一:“两只蝴蝶飞戏着闪过 麻面婆 ,她用湿的手把飞着的蝴蝶打下来,一个落到盆中溺死了!”  ——《漢語大詞典》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