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凭乐部,齐迓来音。

史浩宋代〕《采莲舞

清奏当筵,治世之音安以乐。霞舒绛彩,玉照铅华。玲珑环佩之声,绰约神仙之伍。朝回金阙,宴集瑶池。将陈倚棹之歌,式侑回风之舞。宜邀胜伴,用合仙音。女伴相将,采莲入队。
勾念了,后行吹双头莲令,舞上,分作五方。竹竿子又勾念:伏以波涵碧玉,摇万顷之寒光;风动青萍,听数声之幽韵。芝华杂B241,羽幰飘飖。疑紫府之群英,集绮筵之雅宴。更凭乐部,齐迓来音。
勾念了,后行吹采莲令,舞转作一直了,从唱采莲令:
练光浮,烟敛澄波渺。燕脂湿、靓妆初了。绿云繖上露滚滚,的白乐真珠小。笼娇媚、轻盈伫眺。无言不见仙娥,凝望蓬岛。
玉阙匆匆,镇锁佳丽春难老。银潢急、星槎飞到。暂离金砌,为爱此、极目香红绕。倚兰棹。清歌缥缈。隔花初见,楚楚风流年少。
唱了,后行吹采莲令,舞分作五方。竹竿子勾念:仗以遏云妙响,初容与于波间;回雪奇容,乍婆娑于泽畔。爱芙蕖之艳冶,有兰芷之芳馨。躞蹀凌波,洛浦未饶于独步;雍容解佩,汉皋谅得以齐驱。宜到阶前,分明只对。
花心出,念:但儿等玉京侍席,久陟仙阶;云路驰骖,乍游尘世。喜圣明之际会,臻夷夏之清宁。聊寻泽国之芳,雅寄丹台之曲。不惭鄙俚,少颂升平。未敢自专,仗候处分。
竹竿子问,念: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
花心,答问:旧乐何在。
竹竿子再问,念:一部俨然。
花心答,念:再韵前来。
念了,后行吹采莲曲破,五人众舞。到入破,先两人舞出,舞到裀上住,当立处讫。又二人舞,又住,当立处。然后花心舞彻。竹竿子念:伏以仙裾摇曳,拥云罗雾縠之奇;红袖翩翻,极鸾翮凤翰之妙。再呈献瑞,一洗凡容。已奏新词,更留雅咏。
念了,花心念诗:我本清都侍玉皇。乘云驭鹤到仙乡。轻舟刀一叶烟波阔,嗜此秋潭万斛香。
念了,后行吹渔家傲。花心舞上,折花了,唱渔家傲:
蕊沼清冷涓滴水。迢迢烟浪三千里。微孕青房包绣绮。薰风里。幽芳洗尽闲桃李。
羽氅飘萧尘外侣。相呼短棹轻偎倚。一片清歌天际起。声尤美。双双惊起鸳鸯睡。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五人舞,换坐,当花心立人念诗:我昔瑶池饱宴游。B146来乐国已三秋。水晶宫里寻幽伴,菡苕香中荡小舟。
念了,后行吹渔家傲。花心舞上,折花了,唱渔家傲:
翠盖参差森玉柄。迎风浥露香无定。不著尘沙真体净。芦花径。酒侵酥脸霞相映。
掉拨木兰烟水暝。月华如练秋空静。一曲悠扬沙鹭听。牵清兴。香红已满蒹葭艇。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五人舞,换坐,当花心立人念诗:我弄云和万古声。至今江上数峰青。幽泉一曲念凭棹,楚客还应著耳听。
念了,后行吹渔家傲。花心舞上,折花了,唱渔家傲:
草软沙平风掠岸。青蓑一钓烟江畔。荷叶为裀花作幔。知谁伴。醇醪只把鲈鱼换。
盘缕银丝杯自暖。筵窗醉著无人唤。逗得醒来横脆管。清歌缓。彩鸾飞去红云乱。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五人舞,换坐,当花心立人念诗:我是天孙织锦工。龙梭一掷度晴空。兰桡不逐仙槎去,贪撷芙蕖万朵红。
念了,后行吹渔家傲。花心舞上,折花了,唱渔家傲:
太华峰头冰玉沼。开花十丈干云杪。风散天香闻四表。知多少。亭亭碧叶何曾老。
试问霏烟登鸟道。丹崖步步祥光绕。折得一枝归月峤。蓬莱岛。霞裾侍女争言好。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五人舞,换坐,当花心立人念诗:我入桃源避世纷。太平才出报君恩。白龟已阅千千岁,却把莲巢作酒尊。
念了,后行吹渔家傲。花心舞上,折花了,唱渔家傲:
珠露氵专氵专清玉宇。霞标绰约消烦暑。时驭清风之帝所。寻旧侣。三千仙仗临烟渚。
舴艋飘飖来复去。渔翁问我居何处。笑把红蕖呼鹤驭。回头语。壶中自有朝天路。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五人舞,换坐如初。竹竿子勾念。伏以珍符BC38至,朝廷之道格高深;年谷屡丰,郡邑之和薰遐迩。式均欢宴,用乐清时。感游女于仙衢,咏奇葩于水国。折来和月,露浥霞腮;舞处随风,香盈翠袖。既徜徉于玉砌,宜宛转于雕梁。爰有佳宾,冀闻清唱。
念了,众唱画堂春:
彤霞出水弄幽姿。娉婷玉面相宜。棹歌先得一枝枝。波上画鲸飞。
向此画堂高会,幽馥散、堪引瑶卮。幸然逢此太平时。不醉可无归。
唱了,后行吹画堂春。众舞,舞了又唱河传: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唱了,后行吹河传,众舞。舞了,竹竿子念遣队:浣花一曲湄江城,雅合凫鹥醉太平。楚泽清秋余白浪,芳枝今已属飞琼。歌舞既阑,相将好去。
念了,后行吹双头莲令。五人舞转作一行,对厅杖鼓出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乐部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乐部(樂部)lè bù
(1).官署名。犹太乐署。 北周 设置。有上士、中士,其职如 周 代大司乐。 唐 有乐部名,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 清 代复立乐部,主管音乐,以礼部 满洲 尚书或王公大臣兼典乐大臣。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事例·乐部一·职掌》
(2).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乐部》:“余读《江南野録》载 李家明 事,当嗣主时为乐部头,能滑稽善讽諫。”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穆堂侍御》:“尤工於词曲,善戏謔,举座莫不倾倒。著 南 、 北宋 填词谱, 吴中 诸乐部,莫不宗仰之者。”《花月痕》第一回:“小人南边人,南边有个乐部,生用真男,旦用真女。”  ——《漢語大詞典》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迓 yà《國語辭典》

迓 [ yà ]

  1. 迎接。《左传·成公十三年》:「及侯丽而还,迓晋侯于新楚。」《宋史·卷一六四·韩世忠传》:「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2. 抵御、迎击。《书经·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音 yīn《國語辭典》

音 [ yīn ]

  1. 声响、声音。如:「噪音」、「杂音」、「录音」、「余音绕梁」。
  2. 腔调。如:「口音」、「乡音」。宋·苏轼〈祭石幼安文〉:「窜流江湖,只影自怜,闻人蜀音,回首粲然。」
  3. 字的音读。如:「字音」、「注音」、「音切」。《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徐邈传》:「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4. 书信、消息。如:「回音」、「静候佳音」、「音信全无」。
  5. 敬称他人的言语。如:「玉音」、「德音」。
  6. 姓。如清代有音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音 [ yìn ]

  1. 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通「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