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杜甫唐代〕《天边行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陇右河源种田胡骑巴蜀

陇右(隴右)lǒng yòu
(1).古地区名。泛指 陇山 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 甘肃 六盘山 以西, 黄河 以东一带。《后汉书·隗嚣传》:“﹝ 牛邯 ﹞雄於边垂。及降……以为护 羌 校尉,与 来歙 平 陇 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陇 右文士,得檄之体矣。” 詹鍈 注:“ 陇 右,即 陇西 ,今 甘肃省 陇山 以西地区。”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陇 右 河 西,皆没戎狄。”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 右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2). 甘肃省 旧时别称之一。 谭其骧 等《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甘肃省》:“简称 甘 ;又因省境在 陇山 之西,旧时别称 陇 西或 陇 右,简称 陇 。”  ——《漢語大詞典》
河源 hé yuán
亦作“ 河原 ”。 河流的源头。古代特指 黄河 的源头。《山海经·北山经》:“ 敦薨之山 …… 敦薨之水 出焉,而西流注于 泑泽 。出于 昆仑 之东北隅,实惟 河 原。”《汉书·西域传上·于阗国》:“ 于闐 之西,水皆西流,注 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 盐泽 , 河 原出焉。”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一举而清海外,再战而涤 河 源。”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三:“日表土中通极北, 河 源天上接 安西 。” 师陀 《山川·历史·人物》:“ 郦道元 毕竟是值得尊敬的古代地理学者,在他那个时代的交通困难条件下,没有上溯 露水河 的河源,可是确实到过这里。”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种田(種田)zhòng tián
耕种田地。指以务农为生。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诗:“种田不遇岁,策名不遭时。” 丁玲 《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一个种田的人,能养得起一个老婆吗?”  ——《漢語大詞典》
胡骑(胡騎)hú jì
(1). 胡 人的骑兵。亦泛指 胡 人军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十一年春,故 韩王 信 復与 胡 骑入居 参合 ,距 汉 。”《晋书·刘琨传》:“在 晋阳 尝为 胡 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 唐 杜甫 《恨别》诗:“ 洛城 一别四千里, 胡 骑长驱五六年。” 明 王世贞 《战城南》诗:“胡骑歛,飈迅驱。”
(2).指归附的 胡 人骑兵。《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长水 校尉,掌 长水 宣曲 胡 骑。又有 胡 骑校尉,掌 池阳 胡 骑,不常置。” 颜师古 注:“ 长水 , 胡 名也。 宣曲 ,观名, 胡 骑之屯於 宣曲 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莫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长戟百万, 胡 骑千羣。”
(3).泛指入侵的外国军队。 郁达夫 《无题》诗:“北望中原满胡骑,夕阳红上海边楼。”胡骑,指入侵的 日 军。  ——《漢語大詞典》
羌 qiāng《國語辭典》

羌 [ qiāng ]

  1.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为西戎,分布在今大陆地区青海、甘肃、四川一带。
  2. 动物名。鹿科麂属。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头上长角,形体大小及吠声似狗。行动隐密敏捷,常出没在清晨及傍晚时的山地浓密林区,以野菜、鲜草、嫩叶为食。
  3. 姓。如晋代有羌迪。
  1. 句首发语词,无义。《楚辞·屈原·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汉·王逸·注:「羌,楚人语词也。」
  1. 乃、却、反而。表示转折、并列或假设。《楚辞·屈原·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谲而鸿纷。」
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1.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3.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4.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巴蜀 bā shǔ
秦 汉 设 巴 蜀 二郡,皆在今 四川省 。后用为 四川 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西有 巴 蜀 、 汉中 之利,北有 胡 貉、 代 马之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公孙述 称王 巴 蜀 , 李宪 自立为 淮南王 。” 清 林则徐 《与纤》诗:“漫疑负弩经 巴蜀 ,便当浮槎到女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