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唐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渡江江郊挂罥长林下者飘转塘坳

茅 máo《國語辭典》

茅 [ máo ]

  1.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茎细,各节具有白色短细毛。春季先开花后生叶。叶似稻。圆柱形白色穗状花序。颖果密生白色长软毛,能随风远布。叶可制蓑衣、织席,地下嫩茎味甜可食。
  2. 姓。如秦代有茅焦。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渡江
后汉书宋均传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分类字锦》
洒 ( 灑 ) sǎ/xǐ《國語辭典》

洒 [ cuǐ ]

  1. 高峻。《詩經·邶風·新臺》:「新臺有洒,河水浼浼。」漢·毛亨·傳:「洒,高峻也。」

洒 [ xiǎn ]

  1. 深峻。《爾雅·釋丘》:「望厓洒而高岸。」
  2. 肅敬。《禮記·玉藻》:「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洒 [ xǐ ]

  1. 洗滌。《說文解字·水部》:「洒,滌也。」《孟子·梁惠王上》:「南辱於楚,寡人恥 之,願比死者壹洒之。」同「洗 」。

洒 [ sǎ ]

  1. 參見「洒家 」條。→「灑」的異體字(09985)​
江郊 jiāng jiāo
临江的郊野。 南朝 宋 鲍照 《送别王宣城》诗:“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 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江郊匝地熟,场圃平如砥。” 清 马廷櫆 《黄鹄矶》诗:“我客江郊百无事,独著双屐携长笻。”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1.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挂罥 guà juàn
缠挂。 唐 元稹 《蜘蛛》诗之二:“因依方託绪,挂罥遂容身。”  ——《漢語大詞典》
长林(長林)cháng lín
(1).高大的树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着我这万里羁客。”
(2).喻隐逸者的居处。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参见“ 长林丰草 ”。  ——《漢語大詞典》
梢 shāo/sào《國語辭典》

梢 [ shāo ]

  1. 树枝的末端。如:「树梢」、「柳梢」。
  2. 事物或时间的末尾。如:「眉梢」、「发梢」。宋·杨万里〈月下杲饮〉诗七首之三:「一年过暑一番愁,六月梢时七月头。」
  3. 小木柴。《淮南子·兵略》:「曳梢肆柴,扬尘起堨,所以营其目者。」
  4. 竿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5. 旌旗上的飘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扬左纛,被云梢。」通「旓」。
下者
汉书萧望之传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骈字类编》
飘转(飄轉)piāo zhuǎn
(1).回旋飘飞。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飘泊转徙。 宋 王安石 《嘲白发》诗:“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飘转数千里外,死生莫辨,疑信不分。” 清 刘大櫆 《游晋祠记》:“山川常在,而昔之人皆已泯灭其无存,浮生之飘转无定,而余幸游於此,无异鸟跡之在太空。”  ——《漢語大詞典》
沉 chén《國語辭典》

沉 [ chén ]

  1. 没入水中。如:「沉没」、「石沉大海」。《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2. 往下降落。如:「地基下沉」。宋·辛弃疾〈生查子·悠悠万世功〉词:「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3. 埋没、沦落。《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4. 使降下。如:「沉不住气」、「沉下脸来」。
  5. 迷恋、迷于所好。《书经·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6. 潜藏、隐伏不外露。《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三国吴·韦昭·注:「沉,伏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沉迹中乡,飞名帝录。」
  1. 重。如:「这个担子好沉。」《红楼梦·第四○回》:「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2. 深的。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南朝宋·鲍照〈观漏赋〉:「注沉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3. 长久的。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1. 深、深切。如:「沉醉」、「沉睡」。《文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塘坳 táng ào
池塘;低洼地。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宋 陆游 《题斋壁》诗:“隔叶晚鶯啼谷口,唼花鶵鸭聚塘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