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肃将何敢慢,试看豺獭性犹然。

林光明代〕《承国主命代祀西南二坛斋居偶成

中灵耿耿见常川,祀典诸神鉴在天。魂梦清来如见帝,尘缘蜕尽似登仙。

五风十雨祈丰岁,万姓三车足货泉。大事肃将何敢慢,试看豺獭性犹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事肃将试看豺獭犹然

大事 dà shì
(1).重大的事情。指祭祀或征伐。《书·大诰》:“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孔 传:“大事,戎事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礼器》:“故作大事,必顺天时。” 郑玄 注:“大事,祭祀也。”
(2).重大的事情。指丧事。《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 郑玄 注:“大事,谓死丧也。” 宋 苏轼 《李宪仲哀词》:“谁能脱左驂,大事不可缓。” 茅盾 《子夜》十六:“忽然想起夫人的‘大事’也许要赶在他自己做寿之前就会发生。”
(3).重大的事情。指夺取政权。《左传·文公元年》:“能行大事乎?” 杜预 注:“大事,谓弑君。”《史记·项羽本纪》:“ 梁 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为起大事,遂举 吴中 兵。”《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韜 既死,主上必亲临丧,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明史·太祖纪一》:“得无当举大事乎?”
(4).重大的事情。指重要的政事,国家大计。《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勃 为人木彊敦厚, 高帝 以为可属大事。”《后汉书·郑太传》:“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慾,必危朝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
(5).重大的事情。指男女婚事。《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听见説你们居乡的人儿都是从小儿就説婆家,还有十一二岁就给人家童养去的,怎么妹妹的大事还没有定呢?”
(6).重大的事情。泛指其他各种大的事情。《红楼梦》第五一回:“上次我要説这话,我见你们的大事太多了,如今又添出这些事来。”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漢語大詞典》
肃将(肅將)sù jiāng
犹敬奉或敬献。《书·泰誓上》:“皇天震怒,命我 文 考,肃将天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任祭城隍文》:“爰采溪涧,肃将藻苹,神其听之,来格来歆。”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慢 màn《國語辭典》

慢 [ màn ]

  1. 怠惰。《说文解字·心部》:「慢,惰也。」
  2. 骄傲、不礼貌的。如:「傲慢」、「轻慢」、「侮慢」。
  3. 速度低、不快的。如:「慢车」、「动作很慢」。
  1. 迟缓的。如:「请慢走」。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2. 从缓、稍缓。如:「且慢生气,先听听他怎么说。」、「慢点儿告诉他,过阵子再说吧!」
  1. 轻侮、轻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唐·韩愈〈答冯宿书〉:「虽不肖人至,未尝敢以貌慢之。」
  1. 宋词的体制。长调称为「慢」,以调长声缓得名。如声声慢、扬州慢、木兰花慢等。
试看(試看)shì kàn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漢語大詞典》
豺獭(豺獺)chái tǎ
豺祭和獭祭。初春,河水解冻,獭开始大肆捕杀鱼类;深秋,鸟兽长成,豺大量杀兽以备冬。古人因以附会其为捕猎前的祭祀,并且以此作为人类鱼猎季节的开始。《礼记·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汉书·货殖传序》:“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獭未祭,置网不布於壄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於徯隧。”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因豺獭以为节,疾非时之伤孕;解置而不网,明含气之命重矣。” 唐中宗 《拜南效制》:“豺獭有祭,下不隔於微品。牺牲毕陈,上以先於严配。” 宋 刘弇 《元符南郊大礼赋》:“登鱼奠兽,肇豺獭之知。”参见“ 豺祭 ”、“ 獭祭鱼 ”。  ——《漢語大詞典》
性 xìng《國語辭典》

性 [ xìng ]

  1.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2.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性」、「药性」、「磁性」、「韧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3.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雌性」、「阴性」、「阳性」。
  4.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性。」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5.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6. 脾气、性情。如:「任性」、「率性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7. 范围、方式。如:「全国性」、「全面性」、「综合性」、「临时性」。
犹然(猶然)yóu rán
(1).舒迟貌。《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书·官人》:“喜色犹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释:“犹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庄子·逍遥游》:“ 宋荣子 犹然笑之。” 陆德明 释文:“ 崔 李 云:‘犹,笑貌。’”
(3).尚且。《史记·游侠列传》:“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节寿诗》:“世变节义如轻尘,男子犹然况妇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张胜 的心,死后犹然相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对料丝灯﹞今已六十餘年,犹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6).仍然如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 五代 、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关镇杂记·秦皇岛》:“﹝ 秦皇 ﹞下马拜,荆皆垂首向地,如顿伏状。至今犹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