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奚奴 xī nú
(1).《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称奴仆为“奚奴”。 唐 李商隐 《李贺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观花》诗:“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 放翁 狂。”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端公》诗:“深院吹笙闻 汉 婢,静街调马任奚奴。” 明 詹同 《出猎图》诗:“酪浆跪进玛瑙盘,黄面奚奴眼睛緑。”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淳绍岁币》:“ 绍兴 癸丑,国信使 郑汝谐 一诗云:‘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漢語大詞典》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端公》诗:“深院吹笙闻 汉 婢,静街调马任奚奴。” 明 詹同 《出猎图》诗:“酪浆跪进玛瑙盘,黄面奚奴眼睛緑。”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淳绍岁币》:“ 绍兴 癸丑,国信使 郑汝谐 一诗云:‘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漢語大詞典》
跨马(跨馬)kuà mǎ
骑马。《晋书·苻坚载记上》:“﹝ 邓羌 ﹞与 张蚝 、 徐成 等跨马运矛,驰入 评 ( 慕容评 )军,出入数四,旁若无人。”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古者乘车不跨马,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是也。跨马乃北俗,后人便之,遂备韉鐙之用。朝士大夫皆跨马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途中遇女子跨马过,一老嫗捉鞚,盖 舜华 也。”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搭 dā《國語辭典》
搭 [ dā ]
动- 挂、披挂。《字汇·手部》:「搭,挂也。」宋·林逋〈湖山小隐〉诗:「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 覆盖。如:「他身上搭著一条毛毯。」
- 架设、架起。如:「搭桥」、「搭帐棚」。唐·韩偓〈夜深〉诗:「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 连接、接著。如:「两条电线已搭上了。」《红楼梦·第三○回》:「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
- 钩、牵引。如:「勾搭」。《水浒传·第四六回》:「枯草里舒出两把挠钩,正把时迁一挠钩搭住。」
- 配合。如:「搭配」、「两种药搭著服用。」
- 参预、加入。如:「搭伙」。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我也到那里去搭一份斋,追荐我亡夫张孝友去来。」
- 乘坐。如:「搭车」、「搭船」。
- 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狼因父母做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两边搭了手印。」
- 披在身上的短衣。宋·林逋〈深居杂兴〉诗六首之一:「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咏遗篇。」
- 姓。如元代有搭海。
搭 [ dá ]
名- 焦油的旧称。参见「[[煤搭]]」条。
鞍 ān《國語辭典》
鞍 [ ān ]
名- 马背上的骑垫。即马鞍。《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地名。春秋时齐地,故址约今之山东省济南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