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从来两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

杨万里宋代〕《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爱我从来两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老身无用难提挈,尚有儿曹累使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爱我从来胶漆别是亲情

爱我(爱我)
左传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 战国策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史记韩非传弥子瑕见爱于卫君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骈字类编》
从来(從來)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胶漆(膠漆)jiāo qī
(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
(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李光 《将游燕蓟留别秋叶仍用前韵》之二:“两点 金 焦 双血泪,悠悠胶漆説 雷 陈 。”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别是 bié shì
(1).另是。 南唐 李煜 《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银匠是小辈,眼孔极浅,见了许多银子,别是一番面目。” 清 纳兰性德 《望海潮》词:“白日空山,夜深清吹,算来别是凄凉。”
(2).莫非是。《红楼梦》第四一回:“常听见富贵人家有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吗?”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亲情(親情)qīn qíng
(1).亲戚。亦指亲戚情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质 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復向时比矣。” 唐 拾得 《诗》之三:“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飣。”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堪任清要任使者,各同罪保举贰名,并须歷任无公私过犯及不是见任两府,并自己亲情,方得奏举。”《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肃 曰:‘今奉 吴侯 钧命,专为 荆州 一事而来。皇叔已借住多时,未蒙见还。今既两家结亲,当看亲情面上,早早交付。’”《快心编三集》第十一回:“妹子是你同堂至亲,并非陌路,你却处到他极尽地位,还有什么亲情敢叫姐夫!”
(2).亲事,婚嫁之事。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王承昇 有妹国色, 德宗 纳之,不恋宫室。 德宗 曰:‘穷相女子!’乃出之,勑其母兄不得嫁进士朝官,任配军将作亲情。后适 元士会 ,因以流落。真穷相女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