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天孙巧多少,能否年年赠别人。
年年乞巧传今夕,不知此巧从何乞。香灯午夜对银河,儿女中庭罗粉席。
三三五五拜深深,一拜一乞殊慇勤。为问天孙巧多少,能否年年赠别人。
吁嗟天孙良亦苦,一岁佳期才一度。巧似天孙果足誇,便应夜夜逢河鼓。
人言巧亦难移天,始知此巧不值钱。灵妃之巧已如此,人间百巧徒纷然。
举头细与天孙说,你巧胡为太奇绝。七襄难就误佳期,弄巧方知反成拙。
相逢日少别日多,隔岁相思可奈何。今宵更洒相思泪,鹊桥一雨嗟滂沱。
请换香灯嘱儿女,前来且听园公语。尔年未及三尺长,乞得巧来何用处。
古今巧拙无输赢,有时巧败拙偏成。诗咏巢居鸠与鹊,问巢终日谁经营。
天生我拙亦不偶,拙手拙心仍拙口。巧人遇巧斗难休,赢得拙人长不斗。
巧若斗拙巧便痴,涛声虽怒石不移。轰雷喷雪片时息,中流一石长崔巍。
我今乞拙不乞巧,年来颇识拙之效。天孙有意怜拙人,一拙须教赢到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为问(为问)
杜甫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竹一作笋 ——《分类字锦》
天孙(天孫)tiān sūn
(1).星名。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唐 司马贞 索隐:“织女,天孙也。”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於天。” 清 洪升 《长生殿·密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 闻一多 《红烛·秋色》诗:“哦!我要请天孙织件锦袍,给我穿着你的色彩!”
(3). 泰山 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孙 ,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漢語大詞典》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於天。” 清 洪升 《长生殿·密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 闻一多 《红烛·秋色》诗:“哦!我要请天孙织件锦袍,给我穿着你的色彩!”
(3). 泰山 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孙 ,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漢語大詞典》
巧 qiǎo《國語辭典》
巧 [ qiǎo ]
形- 高妙、灵活、聪慧。如:「灵巧」、「巧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美好。《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技艺精妙。如:「巧手」、「巧工」。汉·王充《论衡·自纪》:「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唐·秦韬玉〈贫女〉诗:「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 虚伪不实。如:「花言巧语」。《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唐·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 精妙的技能、才艺。如:「乞巧」。《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 恰好。如:「凑巧」、「碰巧」、「巧遇」。
- 狡诈、虚伪。如:「巧辩」、「巧立名目」。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巧造语言,凿空构立。」
多少 duō shǎo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能否 néng fǒu
(1).有才能与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汉书·诸葛丰传》:“臣 丰 駑怯,文不足以劝善,武不足以执邪,陛下不量臣能否,拜为司隶尉。” 晋 张协 《杂诗》之五:“不见 郢中 歌,能否居然别,《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书·武帝纪》:“古者岁书羣吏之能否,三年而诛赏之。”
(2).能够不能够。《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不晓得禪宗答应能否两字,却便道:‘洒家记得。’众僧都笑。” 刘大白 《是谁把》诗:“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传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许地山 《空山灵雨·难解决的问题》:“以前的话能否钻入我耳里,且不用说,单是这一句,使我不能不注意。” ——《漢語大詞典》
(2).能够不能够。《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不晓得禪宗答应能否两字,却便道:‘洒家记得。’众僧都笑。” 刘大白 《是谁把》诗:“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传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许地山 《空山灵雨·难解决的问题》:“以前的话能否钻入我耳里,且不用说,单是这一句,使我不能不注意。” ——《漢語大詞典》
年年 nián nián
每年。《宋书·礼志二》:“ 成帝 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 陆仁 《题金陵》诗:“忘情只有 龙河 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咏柳》词:“娇輭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刘半农 《大风》诗:“呼啦!呼啦!好大的风,你年年是这样的刮,也有些疲倦么?” ——《漢語大詞典》
赠别(贈别)zèng bié
送别时以物品或诗文言词等相赠。 唐 马戴 《下第寄友人》诗:“年来御沟柳,赠别雨霏霏。” 元 顾瑛 《题侄良用临赵魏公霜浦渔舟图》诗:“前年之官去东 浙 ,作贄殷勤云赠别。” 徐珂 《清稗类钞·优伶·王紫稼风流儇巧》:“ 牧斋 乃为《送行十四絶句》,以当折柳,盖於赠别之外,杂有寄託,谐谈无端,讔谜间出也。”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