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周密宋代〕《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京尹浙江教阅水军艨艟分列两岸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1.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2.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3. 年龄:年~。周~。
  4. 星名:~星(即“木星”。)
  5.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京尹 jīng yǐn
京兆尹。 汉 张衡 《西京赋》:“封畿千里,统以京尹。” 唐 韩愈 《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京尹,郡国之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熙寧 元年,状元 吕公溱 为京尹。”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浙江 zhè jiāng
(1).水名。即 钱塘江 。《庄子》作 制河 ,《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 浙江 ,《汉书·地理志》《水经》作 渐江水 。古人所谓 浙 渐 ,实指一水。参阅 王国维 《浙江考》
(2).省名。简称 浙 。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 钱塘江 旧称 浙江 得名。  ——《漢語大詞典》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1.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2.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4.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教阅(教閲)jiào yuè
教练;训练。《李卫公问对》卷上:“教閲既成,众知吾法。”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及到边上,不堪披带教閲,虚破禁军诸般受请支赐。” 明 李东阳 《夏公行状》:“教閲之法,以百人为率,择其能者十人,以教其九十人。”  ——《漢語大詞典》
水军(水軍)shuǐ jūn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 唐 卢纶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诗:“花发登山庙,天晴閲水军。”《宋史·洪迈传》:“宜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荆州 水军,久不操练。”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赖汉英 ﹞专领水军,顺流下驶。”  ——《漢語大詞典》
艨艟 méng chōng
亦作“ 艨衝 ”。 古代战船。 三国 魏 曹操 《营缮令》:“诸私家不得有艨衝等船。”《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贺瓌 ﹞以竹笮联艨艟十餘艘……横於 河 流,以断 晋 之救兵,使不得渡。” 胡三省 注:“艨艟即蒙衝,战舰也。”《明史·陈友谅传》:“是战也, 太祖 舟虽小,然轻驶, 友谅 军俱艨艟巨舰,不利进退,以是败。”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邇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捧盘从载书,隔海飞艨艟。”  ——《漢語大詞典》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百 bǎi《國語辭典》

百 [ ​bǎi ]

语音
  1. 数目字。十的十倍。《说文解字·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大写为「佰」。
  2. 姓。如古时有百倏,战国时有百丰。
  1. 众多。如:「百病不侵」。
  2. 总指一切所有的词。《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百 [ ​bó ]

读音
  1. 参见「百色县 」条。
分列 fēn liè
分别排列。 唐 权德舆 《答杨湖南书》:“初不敢以制集自命,但全其文而已。因其猥多,分列卷第,又靦然以序引奉烦者。”《痛史》第十回:“ 天祥 下马登坛,众将分列左右,军中鼓角齐鸣。” 周瘦鹃 《观莲拙政园》:“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迭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  ——《漢語大詞典》
两岸(兩岸)liǎng àn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