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顾况唐代〕《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大贤旧丞相,作镇江山雄。自镇江山来,何人得如公。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於陵一穷通。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身上游八郡下风

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控 kòng《國語辭典》

控 [ kòng ]

  1. 拉弓。《说文解字·手部》:「控,引也。」清·段玉裁·注:「引者,开弓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弦不再控,矢不单杀。」明·宋濂〈秦士录〉:「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
  2. 操纵、支配。如:「控制」、「遥控」。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董西厢·卷七》:「沉醉东风里,控骄马,鞭袅芦花。」
  3. 投、掷。《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则控于地而已矣。」
  4. 投诉、告发。如:「指控」、「诬控」、「控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断不得公,自然上控。」
  5. 北平方言。指倒悬容器口,使里面的液体流净。如:「将沙拉油瓶控一控,还足够炒一次菜。」
上游 shàng yóu
(1).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史记·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裴骃 集解引 文颖 曰:“居水之上流也。” 宋 陈师道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诗:“天险连 三峡 ,官曹据上游。” 丁玲 《母亲》一:“水从 灵灵溪 的上游流来,浅浅的,在乱石上‘泊泊泊’的低唱着。”
(2).泛指形胜之地。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伏惟尚书鶚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式是南服。”集注引 孙汝听 曰:“上游,犹言重地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初 艺祖 欲都 洛阳 , 太宗 沮之。 艺祖 曰:‘未也,且欲都 关中 据天下之上游。至哉见也!’”
(3).上司;上级。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离省较远之 高廉 各郡,渡 琼 商旅,每有指为匪徒,飞禀省府,委员扶同,遂成冤狱。上游知而不问。” 清 王韬 《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有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议。”
(4).高位;前列。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二:“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文苑传五·黄伯思》:“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5).喻先进。 谢觉哉 《讲几个字》:“上游不是容易得到的,必须争。生产劲头大,生产多,是上游。”  ——《漢語大詞典》
八郡
周书武帝纪建德二年二月壬戌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 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见一身下  ——《骈字类编》
趋 ( 趨 ) qū/cù
趋 [ qū ]
  1.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趋 [ cù ]
     ◎ 古同“”,催促;急速。
下风(下風)xià fēng
(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孙子·火攻》:“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灵凤振响於朝阳,未有惠物之益,而莫不澄听於下风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松之有利於世者甚博……其根皮食之肤革香,久则香闻下风数十步外。” 清 李渔 《蜃中楼·望洋》:“又何曾尝看些碗旁边琼浆滋味,闻着些下风头温香气息。”
(2).比喻处于下位,卑位。有时作谦辞。《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风。’”《南齐书·安陆昭王缅传》:“ 竟陵王 子良 与 缅 书曰:‘窃承下风,数十年来未有此政。’” 宋 叶适 《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自 绍兴 庚辰至 乾道 辛卯,公名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者。”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唐 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 杜子美 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