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中男 zhōng nán
(1).次子;诸子中居长幼之间者。《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史记·吕不韦列传》:“今 子楚 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 ,中男 仁楷 ,少男 仁护 、 仁昉 等。”
(2).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 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3).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 ——《漢語大詞典》
(2).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 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3).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短小 duǎn xiǎo
(1).身材矮小。《汉书·蔡义传》:“ 义 为丞相时年八十餘,短小无须眉。” 唐 杜甫 《新安吏》诗:“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 吴林塘 言其幼时及见之,短小而丰肌,一寻常女子耳。”
(2).泛指事物短而小。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在文字风格上,我努力使它短小简净,使读者不看名字就知道它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事物短而小。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在文字风格上,我努力使它短小简净,使读者不看名字就知道它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
何以 hé yǐ
(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守 shǒu《國語辭典》
守 [ shǒu ]
名- 官职、职责。《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饮酒。」
- 职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长官。如:「郡守」、「太守」。
- 节操、品性。如:「操守」。《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 姓。如宋代有守恭。
- 防卫、保护。如:「防守」、「驻守」、「坚守」。
- 保持、坚持。如:「守信」、「守节」、「墨守成规」、「守身如玉」。
- 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规律」。
- 等待。如:「守候」、「独守」、「守岁」、「空守一夜」。
- 依赖、依傍。《水浒传·第一八回》:「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守 [ shòu ]
- 通「狩」。
王城 wáng chéng
(1).都城。《后汉书·赵温传》:“公前託为 董公 报讎,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説也。” 唐 戴叔伦 《送少微山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宋 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一:“仙人杰阁俯王城,西山见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刘子 、 单子 以 王猛 入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在今 洛阳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时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阴飴甥 会 秦伯 ,盟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当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漢語大詞典》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刘子 、 单子 以 王猛 入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在今 洛阳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时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阴飴甥 会 秦伯 ,盟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当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