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

杜甫唐代〕《北征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粉黛衾绸罗列

粉黛 fěn dài
(1).傅面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均为化妆用品。《韩非子·显学》:“故善 毛嬙 、 西施 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北史·周纪下·宣帝》:“又令天下车皆浑成为轮,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晓幃初捲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2).引申为妆饰。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待粉黛而后都者,非 西子 之容也。”
(3).指美女。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怜粉黛丛中絶质,囹圄队里愁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间,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椀金甌,光映几案。”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1.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2.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3.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4.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5.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6.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7.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8.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1.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2. 答案。如:「不得其解」。
  3.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1.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1. 參見「解縣 」條。
  2.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1. 參見「解元 」條。
  2.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1.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2.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3.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1.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3.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4.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5.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6.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7.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1.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2.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3.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4.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5.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6.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衾绸
被;一说为大被和床帐  ——《整理自网络》
稍 shāo/shào《國語辭典》

稍 [ shāo ]

  1. 略微。如:「请稍候」、「稍纵即逝」。
  2. 颇、甚。《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3. 已经。唐·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灉湖〉诗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4. 正、方才。宋·陈师道〈寄晁无斁春怀〉诗:「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
  1. 俸禄。《仪礼·聘礼》:「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汉·郑玄·注:「稍,廪食也 。」
  2. 钱财、赌本。《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来决赌何如?」
  3. 姓。如汉代有稍腾。

稍 [ ​shào ]

  1. (一)​之又音。
罗列(羅列)luó liè
(1).分布;排列。《汉书·天文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来鹄 《卖花谣》:“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俺看了这笙歌罗列,是好受用也呵。”《红楼梦》第二四回:“调开桌椅,罗列盃盘,母女姊妹喫毕了晚饭。”
(2).列举。 汉 牟融 《理惑论》:“道皆无为一也,子何以分别罗列,云其异乎?” 鲁迅 《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因为如传略所罗列,我们的几个遇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已足使全队走狗不敢狂吠。” 胡适 《〈辞通〉序》:“ 朱丹九 先生的这部书,罗列一切连语,遍举异形的假借字,使学者因此可以得着古字同声相假借的原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