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
苏轼〔宋代〕《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
倾盖相欢一笑中,従来未省马牛风。
卜邻尚可容三径,投社终当作两翁。
古意已将兰缉佩,招词闲咏桂生丛。
此身自断天休问,白发年来渐不公。
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
五噫处士太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
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
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
(时贾欲再娶。
)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卜邻尚可容三径,投社终当作两翁。
古意已将兰缉佩,招词闲咏桂生丛。
此身自断天休问,白发年来渐不公。
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
五噫处士太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
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
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
(时贾欲再娶。
)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帐外(帐外)
唐 温庭筠 敕勒歌塞北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唐 郑谷 锦二首 其一 红迷天子帆边日,紫夺星郎帐外兰。 ——《骈字类编》
唐 郑谷 锦二首 其一 红迷天子帆边日,紫夺星郎帐外兰。 ——《骈字类编》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奁 ( 奩 ) lián
奁 [ lián ]
- 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説文•竹部》:“籢,鏡籢也。”
- 泛指盛放器物的匣子。《説苑•尊賢》:“臣笑臣隣之祠田也,以一奩飯、一壺酒、三鮒魚,祝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車,傳之後世,洋洋有餘。’臣笑其賜鬼薄,而請之厚也。”
- 古时盛放香炉的笼子。亦称“香笼”。《廣韻•鹽韻》:“匳,盛香器也。俗作奩。”
- 嫁妆。《正字通•大部》:“今以物送女嫁曰妝奩。”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镜 ( 鏡 ) jìng
镜 [ jìng ]
- 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子(亦指“眼镜”)。~台。~匣。~奁。铜~。穿衣~。
- 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头。~片。眼~。胃~。凸~。凹~。三棱~。望远~。显微~。
- 监察,借鉴:~戒。
- 照耀:“荣~宇宙”。
筒中 yǒng zhōng
古代布名。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从奴僕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起,筩中女布。” 李贤 注:“ 扬雄 《蜀都赋》曰:‘筩中黄润,一端数金。’今 永州 俗犹呼贡布为女子布也。” ——《漢語大詞典》
钱 ( 錢 ) qián
钱 [ qián ]
- 货币:铜~。金~。银~。~票。~币。~财。~庄。~粮。
- 费用:车~。买书的~。
- 财物:有~有势。
-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荷~。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 姓。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案 àn《國語辭典》
案 [ àn ]
名- 古代盛饭食的短足木盘。《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长方形的桌子。如:「桌案」、「伏案疾书」。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 牵涉到法律或政治的事件。如:「犯案」、「命案」、「投案」、「破案」、「五三惨案」。
- 与公务相关的文书、成例或狱讼判定的结论。如:「档案」、「串供翻案」。《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今之文簿,恒虑覆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
- 提议或计划之类的文件。如:「提案」、「草案」、「腹案」、「方案」、「议案」。
- 文章中,作者所加的说明或判断。如:「案语」。同「按 」。
- 向下压。《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通「按」。
- 考查、察办。《战国策·赵策二》:「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通「按」。
- 依据、依照。《荀子·不苟》:「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通「按」。
- 乃、于是。《荀子·荣辱》:「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战国策·赵策一》:「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鲑 ( 鮭 ) guī/xié
鲑 [ guī ]
- ◎ 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种类很多。
- ◎ 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