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司马光 撰宋代〕《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曰 yuē《國語辭典》

曰 [ yuē ]

  1. 说。用于文言文。《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2. 称为、叫做。用于文言文。《书经·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1. 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文选·张衡·东京赋》:「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1.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2.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3.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1.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才略 cái lüè
才能和谋略。《后汉书·胡广传》:“ 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頽俗。”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 田 君才略 燕 云 客,少年累有安边策。”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事之成否,不独视其志愿,亦视其才略何如。”  ——《漢語大詞典》
非复(非復)fēi fù
(1).不再是。《后汉书·荀彧传》:“纵数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 唐 李华 《长门怨》诗:“自惊罗带缓,非復旧来心。”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及其敝也,衿倾袪错,四垂紕离,非復緇衣矣。”
(2).不像是。《太平广记》卷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王兴》:“帝顾侍臣曰:‘彼非復学道服食者,必 中岳 之神以喻朕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竝见 姮娥 与众仙姬逍遥按乐,殆所谓《霓裳羽衣》、钧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间所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仇 受而饮之,甘温香美,非復人世间物。”  ——《漢語大詞典》
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指 三国 吴 之名将 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初, 权 谓 蒙 及 蒋钦 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 始就学,篤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 鲁肃 上代 周瑜 ,过 蒙 言议,常欲受屈。 肃 拊 蒙 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復 吴下阿蒙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自今观之,皆 吴下 阿蒙 手笔也。”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雷门。”亦省作“ 吴蒙 ”。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君去 江 南只半程,却过 吴蒙 旧乡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