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出。

沈瀛宋代〕《醉落魄

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出。圣言句句皆真实。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
毋意毋我毋固必。视听言动非礼勿。胜己之私之谓克。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

致知格物
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  ——《整理自网络》
孔颜(孔顔)kǒng yán
孔子 与其弟子 颜渊 的并称。《魏书·肃宗纪》:“来岁仲阳,节和气润,释奠 孔 颜 ,乃其时也。”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 孔 颜 。” 宋 刘克庄 《哨遍》词:“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 孔 颜 犹有遗旨。”  ——《漢語大詞典》
学问(學問)xué wèn
(1).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汉 贾山 《至言》:“学问至於芻蕘者,求善无饜也。”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临。”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求其放心》:“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
(2).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宋 苏轼 《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未必强似公公。”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得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如: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
(4).道理;水平。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王汶石 《大木匠》:“我 桃叶 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漢語大詞典》
从兹(從兹)cóng zī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