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依法,法法不思议。

王安石宋代〕《望江南(四之二)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归依思议

归依(歸依)guī yī
(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归投依伏,故曰归依。”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媿伏,远邇归依。” 唐 胡伯崇 《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 明 宋濂 《广利禅寺碑铭》:“自 晋 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2).投靠;依靠。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俺父亲投 唐 以来,撇下我归依无处。”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弟夏秋主於其家,昕夕对谭,心所归依,惟在门下。” 李大钊 《史观》:“苟不明察歷史的性象,以知所趋嚮,则我之人生,将毫无意义,靡所适从,有如荒海穷洋,孤舟泛泊,而失所归依。”  ——《漢語大詞典》
法 fǎ《國語辭典》

法 [ fǎ ]

  1. 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2. 制度。《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3. 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
  4. 途径。如:「方法」、「办法」。
  5.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6. 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
  7. 法国的简称。旧音ㄈㄚˋ fà。如:「中法战争」、「英法战争」。
  8. 姓。如汉代有法雄。
  1. 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1. 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
  2. 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

法 [ fā ]

  1. 在「没法儿」、「想个法儿」等语词中的音读。

法 [ fá ]

  1. 参见「法子 」条。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思议(思議)sī yì
理解;想象。《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变化之奇,实难思议。”《西游补》第二回:“ 行者 此时真所谓疑团未破,思议空劳,他便按落云端,念动真言,要唤本方土地问个消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下木浅土,势若悬浮,横竖反侧,非人思议所及。”参见“ 不可思议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