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遗黎泣,同怀父母恩。

严维唐代〕《送薛尚书入蜀

卑情不敢论,拜首入辕门。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尊。
凝笳临水发,行旆向风翻。几许遗黎泣,同怀父母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几许遗黎同怀父母

几许(幾許)jǐ xǔ
(1).多少;若干。《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宋 杨万里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不知落处深几许,但闻井底碎玉声。” 郭小川 《赠友人》诗:“你添了几根银发,我多了几许白髯。”
(2).多么,何等。《北齐书·高元海传》:“尔( 高元海 )在 鄴城 説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鄴城 兵马抗 并州 ,几许无智!”《隋书·杨勇传》:“昔 汉武帝 将起 上林苑 , 东方朔 諫之,赐 朔 黄金百斤,几许可笑。”  ——《漢語大詞典》
遗黎(遺黎)yí lí
亦作“ 遗黧 ”。
(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 唐 唐彦谦 《邓艾庙》诗:“ 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 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 杨潮观 《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后世百姓。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 《沈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  ——《漢語大詞典》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1.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1.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同怀(同懷)tóng huái
(1).同心。指情投意合。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一:“彼美同怀子,非尔谁为心。”
(2).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 宋 朱熹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
(3).谓同胞兄弟姐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武科》:“﹝ 胡 某四子﹞以同怀四人而俱中武进士,大 江 以南所罕见者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余家同怀十人,惟 紫妹 最幼最美最才最贤。”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  ——《漢語大詞典》
父母 fù mǔ
(1).父亲和母亲。《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法苑珠林》卷四:“﹝主﹞奉行十善,哀念人民,如父母爱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要像父母一样爱护、关心战士。”
(2).指万物化生的根源。《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淮南子·俶真训》:“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閲一和也。”
(3).见“ 父母官 ”。  ——《漢語大詞典》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1.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1.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2.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