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尊。

严维唐代〕《送薛尚书入蜀

卑情不敢论,拜首入辕门。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尊。
凝笳临水发,行旆向风翻。几许遗黎泣,同怀父母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

列郡 liè jùn
(1).诸郡。 汉 邹阳 《上书吴王》:“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后汉书·朱浮传》:“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 渔阳 而结怨天子?”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桐城 於地势尤当其秀,毓山川之灵独多,人文最盛,故常为列郡冠。”
(2).谓建置郡治。《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远跡疆埸,列郡大荒。” 李善 注:“ 班固 《汉书》述曰:‘列郡 祁连 。’”
(3).大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总领虽大, 湖 广 之尊; 南康 虽微, 江 东列郡。”  ——《漢語大詞典》
诸侯长(諸侯長)zhū hóu cháng
诸侯中的领袖。《周礼·秋官·掌客》:“王合诸侯而饗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 郑玄 注:“诸侯长,九命作伯者也。”《吕氏春秋·谕大》:“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 陈奇猷 校释:“如 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诸侯之长。”  ——《漢語大詞典》
登朝 dēng cháo
进用于朝廷。《汉书·叙传下》:“ 贾生 矫矫,弱冠登朝。” 唐 王翰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登朝身许国,出閫将辞家。”《宋史·刘熙古传》:“歷官十八,登朝三十餘年,未尝有过。” 清 袁枚 《答朱石君尚书》:“公本大儒,登朝之后,仁义其身,礼乐其民。”  ——《漢語大詞典》
八座 bā zuò
亦作“ 八坐 ”。
(1).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 东汉 以六曹尚书并令、仆射为“八座”; 三国 魏 、 南朝 宋 齐 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隋 唐 以六尚书、左右仆射及令为“八座”。 清 代则用作对六部尚书的称呼。后世文学作品多以指称尚书之类高官。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坐,位列三台。”《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 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
(2).指八抬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红白盛事》:“先生( 阮元 )乘八座,行亲迎礼。”  ——《漢語大詞典》
尊 zūn《國語辭典》

尊 [ zūn ]

  1. 酒器。《廣韻·平聲·魂韻》:「尊,《說文》曰:『酒器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賓客。」
  2. 對長輩的敬稱。如:「尊長」。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江南風俗,自茲已往,高秩者,通呼為尊。」
  3. 量詞。計算大炮或神像的單位。如:「十尊大炮」、「五尊神像」。
  1. 敬重。如:「尊敬」、「尊師重道」。《禮記·曲禮上》:「禮者自卑而尊人。」
  1. 稱人的敬辭,通常加在與對方有關的人事物上。如:「尊體」、「尊囑」、「尊夫人」、「尊姓大名」。
  2. 高。《易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3. 顯貴的。如:「尊貴」。《禮記·曲禮上》:「尊客之前不叱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