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夙夜 sù yè
(1).朝夕,日夜。《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 传:“言当早起夜寐。”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是以夙夜思念国家之用,寝而忘寐,飢而忘食。” 唐 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庶当刻精运力,夙夜祗勤,上奉雍熙,旁流愷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臣愚夙夜忧国,统筹大局,思之至详。”
(2).谓日夜从事。《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孔颖达 疏:“三事大夫无肯早起夜卧以勤国事者。”
(3).古地名。 汉 代称 不夜县 , 新莽 时改称 夙夜县 。故城在今 山东 荣成县 不夜村 。《汉书·王莽传下》:“ 夙夜 连率 韩博 上言。” ——《漢語大詞典》
(2).谓日夜从事。《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孔颖达 疏:“三事大夫无肯早起夜卧以勤国事者。”
(3).古地名。 汉 代称 不夜县 , 新莽 时改称 夙夜县 。故城在今 山东 荣成县 不夜村 。《汉书·王莽传下》:“ 夙夜 连率 韩博 上言。” ——《漢語大詞典》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 设备:设~。装~。军~。
蘋藻
唐 李栖筠 张公洞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
元 黄溍 晚泊钓台下 落日奠蘋藻,清风闻佩环。 ——《骈字类编》
元 黄溍 晚泊钓台下 落日奠蘋藻,清风闻佩环。 ——《骈字类编》
诏书(詔書)zhào shū
皇帝颁发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汉 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 哲宗皇帝 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詔书,大赦天下。”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吕雉 冷笑道:‘ 陈平 、 周勃 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 樊哙 ,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 ——《漢語大詞典》
祠 cí《國語辭典》
祠 [ cí ]
名- 春天的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
- 供奉祖先或先贤烈士的地方。如:「祖祠」、「忠烈祠」。《红楼梦·第五三回》:「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著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
- 祭祀。《书经·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岳。」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 商店开业:开~。
- 拉紧:紧~。~力。
- 扩大,夸大:夸~。
- 放纵,无拘束:乖~。嚣~。
- 料理,应酬:~罗。
- 惊惶,慌忙:~惶失措。
- 看,望:~望。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