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王世贞明代〕《登高丘而望远海行

登高丘而望远海,秦王者何二千载。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已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

归来尽灭儒生口,徐市茫茫竟何有。祖龙未朽骊山身,亡鹿先归赤帝手。

赤帝诸孙犹不闻,文成五利日纷纷。请君试上长安问,唯有甘泉一片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基竟已瀛洲仙药

阿 ā/ē《國語辭典》

阿 [ ē ]

  1. 大陵、大土丘。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 转折、弯曲的地方。《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沛施祐,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
  3. 屋宇、屋檐。《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4. 姓。如唐代有阿光进。
  1. 迎合、偏袒。如:「阿附」、「阿私」、「谄媚阿谀」。《孟子·公孙丑上》:「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2. 倚靠。参见「阿衡 」条。

阿 [ ​à ]

  1. (二)​之又音。

阿 [ ā ]

  1. 置于语尾。如:「做人阿!要脚踏实地才是。」通「啊」。
  1. 表示疑问、惊讶等语气。如:「阿!你怎么啦?为什么血流满面?」
  1. 词头:➊ ​ 加在称谓上。如:「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➋ ​ 加在名字上。如汉代曹操的小字称为「阿瞒」、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人称「阿斗」。
阙 ( 闕 ) quē/què
阙 [ quē ]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2. 过错:~失。
  3. 姓。
阙 [ què ]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3.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王基 wáng jī
(1).帝王或诸侯的基业。 汉 扬雄 《蜀都赋》:“王基既夷, 蜀 侯尚 丛 。” 南朝 陈 徐陵 《河东康简王墓志》:“帝系王基,重光累叶。” 宋 陆佃 《回安定郡王启》:“宗子维城,信王基之有赖。”
(2).建立帝业的基础。《南史·王懿传》:“故当以 建鄴 为王基,迁都宜候文轨大同。”  ——《漢語大詞典》
竟已 jìng yǐ
终止。《百喻经·观作瓶喻》:“彼观缘事瓶,终常无竟已,是故失法利,永无解脱时。”  ——《漢語大詞典》
灰 huī《國語辭典》

灰 [ huī ]

  1. 物体燃烧后所剩下的屑末。如:「骨灰」、「纸灰」。唐·韦应物〈伤逝〉诗:「染白一身黑,焚木尽成灰。」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尘土。如:「风吹得到处都是灰。」《文选·陆机·挽歌三首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东南盐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3. 石灰的简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处者皆有之,烧青石为灰也。」
  1. 浅黑色。如:「灰布」、「灰鼠」。
  2. 志气消沉、沮丧。如:「心灰意冷」。宋·陆游〈舟中偶书〉诗:「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怜心未灰。」
  1. 燃烧。《抱朴子·内篇·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燔康居,灰珍奇。」
  2. 碎裂。汉·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
瀛洲 yíng zhōu
亦作“ 瀛州 ”。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沈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漢語大詞典》
仙药(仙藥)xiān yào
神仙所制的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受符图经法,徧歷名山,寻访仙药。”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故有求仙药,仍餘遯俗杯。”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采 ( 埰 採 ) cǎi/cài《國語辭典》

采 [ cǎi ]

  1. 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2. 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3. 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 是者,則有得矣。」
  4. 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1. 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2. 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3. 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4. 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采 [ cài ]

  1. 參見「采地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