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千家
唐 杜甫 白盐山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唐 武元衡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唐 周朴 秋深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骈字类编》
唐 武元衡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唐 周朴 秋深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骈字类编》
笑语(笑語)xiào yǔ
(1).谈笑,说笑。 唐 贾岛 《喜雍陶至》诗:“今朝笑语同,几日百忧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众女眷或在前,或在后,大家一头笑语,一头行走。” 茅盾 《子夜》十七:“接着就是错杂的笑语和高跟鞋响。”
(2).玩笑的话。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与人有畛域,不为戏狎,人得一笑语,重於金帛之赐。” ——《漢語大詞典》
(2).玩笑的话。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与人有畛域,不为戏狎,人得一笑语,重於金帛之赐。” ——《漢語大詞典》
漏 lòu《國語辭典》
漏 [ lòu ]
名- 古代的一種計時器。《說文解字·水部》:「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紅樓夢·第五四回》:「或緊或慢,或如殘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
- 空孔、隙縫。《淮南子·脩務》:「禹耳參漏,是謂大通。」漢·高誘·注:「漏,穴也。」
- 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如:「痔漏」。《太平廣記·卷二六六·崔祕》:「醫療至經年,其鏃自出,其瘡成漏,終身不痊。」
- 姓。如明代有漏瑜。
- 液體自縫中流出或滲入。如:「漏雨」、「漏油」。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洩露。如:「走漏消息」。《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晉·杜預·注:「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
- 遺忘、疏略。如:「遺漏」。《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彪約所製,無刑法篇;臧、蕭之書,又多漏略。」
- 逃避。如:「漏稅」。
- 誘引。《水滸傳·第八八回》:「原來番將不輸,特地耍賣個破綻,漏他來趕。」
- 破爛、簡陋。《荀子·儒效》:「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宋·陸游 〈夢中作詩〉:「斷碑零落苔俱遍,漏壁微茫字半存。」
迟迟(遲遲)chí chí
亦作“遟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忧患(憂患)yōu huàn
困苦患难。《易·繫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 王安石 《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漢語大詞典》
潜 ( 潛 ) qián
潜 [ qián ]
-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 姓。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物外 wù wài
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汉 张衡 《归田赋》:“苟纵心於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晋书·艺术传·单道开》:“﹝ 道开 ﹞后至南海,入 罗浮山 ,独处茅茨,萧然物外,年百餘岁,卒於山舍。” 唐 许玫 《题雁塔》诗:“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还。” 元 萨都剌 《和靖墓》诗:“自爱烟霞居物外,岂知名姓落人间。” 郁达夫 《晴雪园卜居》诗:“ 元龙 好据胡牀卧, 徐福 真成物外游。”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