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万俟咏〔宋代〕《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画阑(畫闌)huà lán
见“ 画栏 ”。 ——《漢語大詞典》
往往 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抬头(抬頭)tái tóu
同“擡头”。
(1).举首,仰起头。 唐 皮日休 《病孔雀》诗:“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谢罢罪,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 高俅 。” 赵树理 《地板》:“﹝ 小刚 ﹞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2).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大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解放了,好人抬头。”
(3).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仅照原刊抬头,弁之编首。”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跳行》:“作书出格曰抬头。《金石録》称 唐 之《中岳嵩山碑》,书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抬头也。”《孽海花》第十九回:“ 小燕 説话时,却把眼偷瞧,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迭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我的看书,和藏书家稍不同,是不甚相信缺笔、抬头,以及 罗氏 题跋的。”
(4).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张贤亮 《土牢情话》第八章:“没有抬头,没有落款,而且是用左手写的字。”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六:“这五吨材料,将来的发票,自然只能开 奂生 厂里的抬头。” ——《漢語大詞典》
(1).举首,仰起头。 唐 皮日休 《病孔雀》诗:“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谢罢罪,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 高俅 。” 赵树理 《地板》:“﹝ 小刚 ﹞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2).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大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解放了,好人抬头。”
(3).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仅照原刊抬头,弁之编首。”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跳行》:“作书出格曰抬头。《金石録》称 唐 之《中岳嵩山碑》,书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抬头也。”《孽海花》第十九回:“ 小燕 説话时,却把眼偷瞧,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迭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我的看书,和藏书家稍不同,是不甚相信缺笔、抬头,以及 罗氏 题跋的。”
(4).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张贤亮 《土牢情话》第八章:“没有抬头,没有落款,而且是用左手写的字。”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六:“这五吨材料,将来的发票,自然只能开 奂生 厂里的抬头。” ——《漢語大詞典》
举眼 jǔ yǎn
抬起眼睛(看);举目。例如:举眼一看,遍山红叶。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春愁 chūn chóu
春日的愁绪。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 张祜 《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陆游 《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