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

皇甫冉唐代〕《送令狐明府

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闻道巴山远,如何蜀路难。
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亲人应令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亲人(親人)qīn rén
(1).亲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入 华林园 ,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 濠 濮 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引 黄建 《病起入城别勺园》诗:“ 勺园 景物自亲人,别去重来肯厌烦?”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诗:“﹝他﹞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2).亲信。《宋书·鲁爽传》:“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覘 衡 所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陆逊》:“ 逊 遣亲人 韩扁 ,齎表奏报。”
(3).亲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古时因用以称地方长官。《南史·循吏传序》:“昔 汉宣帝 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亲人之任,宜得其贤;用才之道,宜重其选。”
(4).指直系亲属或配偶。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怎生得个 刘 家门里的亲人来,可也好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 臧克家 《邻居--给墙上燕》诗:“晚上,我留着门等候你,像等候一个迟归的亲人。”
(5).指关系亲近者。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漢語大詞典》
术 ( 術 ) shù/shú/zhú
术 [ shù ]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
  2. 方法:战~。权~。心~。
  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术 [ shú ]
  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
  2. 姓。《章丘志》:“(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
术 [ zhú ]
  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𦬸”。《爾雅•釋草》:“𦬸,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𦬸,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应令(應令)yìng lìng
(1).响应诏令。《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2). 魏 晋 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晋 王濬 有《祖德应令》, 南朝 梁 萧纪 有《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唐 贾曾 有《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参见“ 应教 ”。  ——《漢語大詞典》
劳 ( 勞 ) láo
劳 [ láo ]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
  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
  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
  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
  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
  6. 姓。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1.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