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浊 ( 濁 ) zhuó
浊 [ zhuó ]
- 水不清,不干净:浑~。污~。~浪。~流。
- 混乱:~世。
- 声音低沉粗重:~声~气。~音。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洋洋 yáng yáng
同“ 养养 ”。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漢語大詞典》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漢語大詞典》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凝 níng《國語辭典》
凝 [ níng ]
动- 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如:「凝结」。《易经·坤卦·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幕中草檄砚水凝。」
- 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 成、形成。《书经·皋陶谟》:「抚于五辰,庶几其凝。」汉·孔安国·传:「凝,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 巩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 止、停。唐·孙处玄〈句〉诗:「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宋·卢祖皋〈望江南·疏雨过〉词:「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 注意力专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 徐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盛美、华丽。唐·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 肃重、庄严。《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
晓雾(晓雾)
唐 姚合 省直书事 晓雾和香气,晴楼下乐声。 ——《骈字类编》
公无渡河(公無渡河)gōng wú dù hé
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漢語大詞典》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动-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